第63頁(第1/3 頁)
中共中央軍委針對敵軍的部署,決定以第二、第二野戰軍七個兵團24個軍及地方部隊共100萬人, 發起渡江戰役,殲滅湯恩伯集團,奪取國民黨政治經濟中心京滬杭地區;以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約10萬餘人,組成先遣集團,迅速南下,攻取信陽,威脅武漢,會同中原軍區部隊鉗制白崇禧集團。中央決定渡江作戰由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統一指揮。
毛澤東特別注意的是炮兵,如果炮兵不能一舉摧毀敵人的江防工事,步兵就會增大傷亡。
我軍第一階段作戰分成了東、中、西3個集團。東集團由八個軍組成,由粟裕、張震指揮。炮兵主要是三野特縱的四個團加上八個軍的軍屬炮兵,一共十二個團。中集團由七個軍組成,由譚震林指揮。炮兵主要是三野特縱的二個團加上七個軍的軍屬炮兵團一共十個團。西集團由九個軍組成,由劉伯承、張際春、李達指揮。炮兵主要是二野特縱的三個團,加上九個軍的軍屬山炮營組成,相當於六個炮兵團。
毛澤東對作戰計劃是滿意的。本來我人民解放軍在3月份就可以發起渡江作戰,為了表示對和平談判的誠意,作戰推遲了一個月。現在作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北平發出了渡江作戰的命令。
4月20日黃昏, 長江上下大霧瀰漫。人民解放軍第24、第25、第27、第21軍接到了譚震林&ldo;渡江作戰&rdo;的命令。
在北岸巨大的藏船場內,一艘艘木船開動起來,民工們低聲喊著號子,指揮員急促地下達命令……
南岸敵人的探照燈射了過來,敵人的哨兵也發現了北岸這不尋常的聲響……於是敵人開始胡亂放槍,接著便向北岸開炮了。
中集團我軍500多門大炮同時開火還擊。 炮火映紅了天空,月輪的光彩淡了下去,天空變成了一片紫紅色。特縱2團1連炮擊了5個小時,幾千發炮彈擊中了敵人的目標,步兵成功地佔領了江心洲。特縱4團一陣猛烈的炮火,全部摧毀了敵人的江防工事,掩護25軍先頭部隊登陸成功。
4月21日清晨, 我軍已將敵人的長江防線攔腰斬斷,並向縱深進展,佔領了銅陵、繁昌、順安等地。
4月21日夜, 大雨傾盆,鋪天蓋地而來,江水翻滾,白浪滔天,排山倒海般湧來……我軍東西集團冒雨發起攻擊。此時,西北風驟起,風浪撲向南岸,我軍渡船如同利箭,只20分鐘,先頭部隊已到南岸。連為我軍開船的民工都大為驚嘆,開春之際如此之大北風,真是數十年也難遇啊,真是天助解放軍呀!
當西路我軍在南岸登陸,發出登岸成功訊號時,國民黨守軍如大夢初醒,以為神兵自天而降,隨即開始了逃跑大比賽。
東路我軍登陸之後,出奇兵直插江陰要塞,可是這時,作為國民黨軍江防工事核心的江陰炮臺卻一炮不發。湯恩伯在電話裡大喊大叫:&ldo;江陰要塞,江陰要塞,馬上向登陸共軍開炮……開炮……給我……開炮……&rdo;
湯恩伯把電話摔到地上,江陰炮臺突然響起了炮聲……炮彈雨點般落到國民黨軍的陣地上。
蔣介石親自點將仍是枉費心機
江陰要塞是長江防線的要害。 對要塞司令一職連蔣介石也特別看重。1948年6月,原要塞司令孔慶桂因私囊已飽,又見長江防線凶多吉少,特向蔣介石提出告老還鄉,同時推薦了自己的親信。因江陰要塞司令是一大肥缺,不少人開始打它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