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無力反駁(第1/2 頁)
朱雄英一聽就明白了李文忠的意思。
但他可不止於能知其文,還能曉其義,這對於自己來說,小菜一碟。
於是說:“先生,這些書中作者所要表達意思,我都懂得。”
何止都懂得,簡直如臨其境。
原作者的筆力與思想都注入了文章之中,他只要聆聽便知。
李文忠立即說:“那好,我考考你!”
“請!”
“《道德經》中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何意?”
朱雄英看了一眼道德經。
隨後脫口而出。
“事物的本質所對應的現象不是唯一的,本質相同的事物,對應的現象可能不是唯一的。與之相反,現象相同的事物,對應的本質也可能不是唯一的。
就似“白馬非馬“本質決定現象,現象不決定本質。現象中的馬,不是真實的馬。馬的本質是馬存在得以存在的內涵,在沒有光線的情況下,馬的顏色是同一的。”
李文忠大驚。
白馬非馬的謬論竟然在此時被解開了。
這……這也行!?
《道德經》:“答得好!這小傢伙懂得偉人所想,果然是為天才也!老子若是在世,二人必是知音也!”
“《中庸》中有云: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李文忠又說。
這是在勸朱雄英要中庸,就像是朱標一樣。
要做箇中庸的君子,不要做反中庸小人。
勸他要做箇中庸不出格的人。
先生讓你幹什麼,你便幹什麼,不要忤逆先生的意思。
朱雄英一聽,便明白李文忠的用意,他直接說:
“中庸之本意是為:君子的言行都符合中庸不偏不倚的標準,小人的言行違背了中庸的標準,君子之所以能夠達到中庸的標準,是因為他們的言行處處符合中道。小人之所以處處違背中庸的標準,是因為他們無所顧忌和畏懼!”
《中庸》不再輕視:“知音啊,真是知音!小子,我喜歡你!你懂我!我要和你做朋友!”
李文忠卻道:“我十分欣賞你父親的中庸之道!希望你可以繼承之!此乃大明之幸也!”
朱雄英話鋒一轉。
“但是過於中庸,反而是為小人所噬!中庸者,左右逢源,卻是怎麼也不討好!
能開創新天的人必不是中庸!遠時像是漢時劉邦、近時皇爺爺一樣不中庸!想成大事者,必不中庸!而非《中庸》所說的,非中庸便是小人。”
《中庸》十分憤怒,但又無可奈何:“這是曲解!曲解《中庸》之道,但是我竟然無力反駁!他舉的例子太好了!”
這算是在打李文忠的臉嗎?
關於辯證的論點,與現實之中有了矛盾。
“《論語》中有云: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李文忠沒有認輸,又說。
他試圖用論語來壓朱雄英,這一句話所說的父,便是朱標。
現在朱標是中庸的,所以,朱雄英也要跟隨父親的中庸,否則就是不孝。
朱雄英沒有再同他解釋什麼,因為已沒有必要了。
他卻道:“不辨是非,是為愚孝!昧於事理之孝,如割股醫親!”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李文忠引用的是孟子的話。
而朱雄英也不甘示弱,打敗魔法的,也只有魔法。
於是,他引用荀子的話:“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