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5 頁)
其時滿清入主中原,已有一百多年。武林中人,吃皇家飯的已有不少,不說那鏢局子的保鏢,看家護院的侍衛,便是那少林武當,峨眉崑崙等名門大派,與滿清朝廷或明或暗,都有些勾搭,天底下除了紅花會,天地會,哪還有不能降清的說法?
但見執法長老整整衣冠,奮力揪下背後的假辮子,慨然吼道:“我陳元厚乃江yīn人氏。八十rì帶發效忠!十萬人同心死義!就算我再沒心沒肺,又豈能投降韃子!”
第三十九章江陰故事
趙老三聞聽此言,當即將瓷瓶掀開,張口將其中藥物吞下,只覺得黏黏糊糊,一團爛泥般的液體順流而下,直落到肚中。
他吞下藥物,張口說道:“老四,就算我不信你這個人,也信了你這個出身!”
原來一百四十五年前,南直隸江yīn,這座英雄之城,對抗滿清入侵,曾有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蹟。
當時滿清入關,一路南下,到達江yīn之時,城中明朝官吏,見清軍鐵蹄勢不能擋,都抱頭痛哭,大多相繼辭官而去,江yīn便隨著天下大勢,投降了滿清。
誰知後來清廷派來一位投降的明朝進士,名喚方亨。這方亨到了江yīn的第五天,便出示告示,頒佈剃髮令。
當時江yīn百姓還以為凡事好商量,第二rì便上書方亨請求留髮,方亨大罵不已,有一士子也與方亨大罵道:“你是明朝的進士,頭戴紗帽,身穿圓領,卻來做清朝的縣令,羞也不羞,醜也不醜?”
方亨懷恨在心,正巧上級府衙的佈告下來了,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句子。
方亨便命令一名書吏抄寫,那書吏本是個不入流的官職,不在九品之列,可他抄寫之際,看見這“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字樣,登時怒髮衝冠,擲筆於地,鏗鏘道:“就死也罷!”說罷轉身離去。
訊息傳開,江yīn城民憤登時激起,都說道“頭可斷,發決不可剃”。
方亨晚上偷偷寫信給上級,請求發兵圍剿,被衙門中官吏得知,偷偷告知了城中百姓。
於是城中百姓便包圍縣衙,擒住了方亨,全江yīn城,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動員起來,以原主簿陳明遇為首領,揚起大明旗號,反抗清廷。
當rì,江yīn滿城皆兵,人人用力,所有的恐懼,私心,全然拋開,男人磨礪兵刃,婦幼築城設伏,平素吝嗇的財主們也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只一夜之間,江yīn便成了一座銅牆鐵壁的堅城。
這一rì,便是1645年,閏六月初一,中華史上最悲壯慘烈的一幕緩緩開啟……
第二rì,清軍重兵包圍江yīn城。
清軍先是四處捕殺城外義兵,企圖斷絕城內軍民外援,然後大舉攻城,一時間箭如雨注,江yīn人奮勇殺敵,人人爭先,城上的人沒有盾牌,便一手拿著鍋蓋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十萬。
面對清軍連番進攻,陳明遇率領江yīn軍民苦苦守城一月有餘,自忖自己並無用兵之才,力不勝任,便推舉另外一個離任的典史閻應元。
閻閻應元原本在城外賦閒,並不知江yīn之事,但一經相邀,便毫不遲疑,率領家人,踏上了這條必死無疑之路。
進城之前他路過七里廟,便在牆壁上題詩:“事則萬無可為,死則萬無可免。”
這一個主簿,一個典史,都不在九品之列,屬於芝麻綠豆大的小吏,但就是這二位倔強的小官,卻掀起了一陣狂風巨浪,震懾了滿清韃虜一百餘年。
閻應元進城之後,統計兵壯,分派錢糧,他用兵若神,七月初九進城,初十祭旗發令,接下來便戰果連連。
十一rì,清兵攻北門,城中之人拼死抵抗,箭矢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