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大秦帝國之縱橫線上 > 第362頁

第362頁(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重生之丶從撿到金丹傳承開始滄天帝尊第九萬次斬神隨身空間之帶著萌娃諸天種田劍仙!繡雲仙閣百日之夢靈斧傳混沌斑駁墟淵錄傳統玄幻冢皮囊鬼生老有命幻靈世界之靈霄打團請優先保護法師禁忌武夫咒啟靈淵我於幕後斬天道如果蠢貨穿越成警探雙生伴生獸

吐蕃人原來信奉苯教,以占卜休咎、祈福禳災、治病送死、「役使鬼神」等為其主要huo dong。傳說吐蕃先王以苯教治國,直到7世紀時,苯教首領在贊普朝廷中還保持著較高的地位,如大小盟會時告神的巫者即是。松贊乾布從泥婆羅、唐朝引進佛教,將佛像、佛經、法物等輸入到吐蕃。據載,吞彌·桑布扎回國時也帶來了幾部佛教經典,以後譯成藏文,自此佛教開始傳入了吐蕃。松贊乾布在吐蕃建立了大昭、小昭二寺以及12座佛教寺廟。不過當時吐蕃人絕大部分是信奉苯教的,即所謂「好咒誓、諂鬼神」,還沒有多少人出家為僧。直到赤德祖贊贊普時代(704—755年),佛教才逐漸在吐蕃境內傳播開來。

松贊乾布對周邊各國,採取了睦鄰友好的政策。他在位期間,把堅持發展與唐的親密關係,作為締造強大繁榮昌盛的吐蕃王朝的基本國策,使吐蕃和唐朝的關係極為和睦,雙方之間互敬互助,加強了彼此的友好情誼。儘管後來雙方的統治者屢次失和,但兩族的傳統友誼卻一直繼續下來,雙邊使節往來與年俱增,絡繹不絕,並在往返的信件中經常提到相互「雖雲兩國,實若一家」「舅甥修其舊好,同為一家。」

據粗略統計,自貞觀八年(634年)至會昌六年(846年)的212年內,雙方遣使來往達到200餘次之多,平均近1年就有1次。為了便利交通,吐蕃境內進一步完善了驛站制度,「百里一驛」,驛有「量頓官」,對唐使「接待殷勤,gong yg豐厚。」

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遠徵遼東返回。松贊乾布立即派祿東贊入長安上奉表文,並獻用黃金鑄成的金鵝一隻,「高七尺,中可實酒三斛」,作為吐蕃對唐友好的表示。

《新唐書》記載:(松贊乾布)使祿東贊上書曰:「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並臣治之。高麗恃遠,弗率於禮,天子自將度遼,隳城陷陣,指日凱旋,雖雁飛於天,無是之速。夫鵝猶雁也,臣謹冶黃金為鵝以獻。」其高七尺,中實酒三斛。二十二年,右衛率府長史王玄策使西域,為中天竺所鈔,弄贊發精兵從玄策討破之,來獻俘。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唐朝使臣王玄策應差赴西域途中在中天竺被劫,所攜財物被搶一空,王玄策前往吐蕃尋找援兵。松贊乾布聞訊立即派出精兵千餘人,又請尼婆羅出騎兵7千多人協助,由王玄策指揮,擊敗了中天竺劫賊,虜其王執獻長安,再次體現了蕃唐間的互助友好關係。

如吐蕃人原來「以氈帳而居」,穿氈裘衣,此後不少人「釋氈裘,襲紈綺,漸慕華風」了。「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唐代詩人陳陶的這幾句詩,正是對蕃唐和親後,公主入藏對吐蕃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作用的讚頌和真實寫照。同樣,吐蕃派遣青年到唐朝讀書,吐蕃婦女流行的椎髻、赭面,以及吐蕃社會傳統的馬球遊藝等,也傳到了中原地區,為藏漢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增添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太子李治繼位,他授於松贊乾布「駙馬都尉」之職,封爵「西海郡王」。松贊乾布對唐朝新君繼位當即上表效忠朝廷,致書唐朝宰相長孫無忌表示:如果在朝廷內部或外部有人想借太宗新喪和高宗新立之際而發動叛亂,他將親自點兵赴難,共同討伐叛賊。並獻金銀珠寶15種,請置太宗靈前。唐高宗李治對松贊乾布的忠心大為欣賞,特加封他為「賨王」,下令雕刻松贊乾布的石像,與其他業績昭著的王公將相的石像一道列於唐太宗墓陵旁邊,以示對他的最高獎賞。

文成公主歷經千山萬水到達邏些後,吐蕃人民欣喜若狂,穿著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熱烈地迎接這位象徵漢藏民族深切、親密情誼的贊磨(王后)。

文成公主知書識禮,博學多才,篤信佛

目錄
穿進年代文抱大腿[八零]受氣包備胎她復活了東北之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