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叛後唐的理由之一便是李從珂系養子,不具備繼承皇位的資格,現如今他自己的繼承人也是養子,想起來還真是有點反諷。
第二十五章 爺爺打孫子(一)
由於擁立石重貴,馮道和景延廣因此獲得了莫大的功勞,石重貴對他們十分感激,繼續委以重任,特別是對景延廣更是言聽計從。這景延廣是後晉第一大話王,作派極象當今某些政客或專家,打嘴炮、過嘴癮的工夫一流,卻常常說話不經大腦,只求語出驚人的效果以搏人氣和名氣,從不計後果得失。
石重貴上臺後,受他教唆,決定改變石敬瑭在世時的國策,轉而執行向遼國“稱孫不稱臣”的政策,也就是說,石重貴可以給耶律德光當孫子,後晉卻不向遼國稱臣。這裡面大有講究,當孫子者,只是家庭內部親屬關係的確認,反正石敬瑭當乾兒子已經把臉丟光了,石重貴再當幹孫子也沒什麼好丟人的。不稱臣者就不同了,後晉皇帝雖然是遼國皇帝的幹孫子,後晉卻可以不是遼國的臣屬國,在國家層面上是平起平坐的,就如同中世紀以後的歐洲,各王國王室之間靠聯姻的群帶關係搞得大家都變成了親戚,某國的國王是另一國君主的長輩或晚輩的情形數不勝數,但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地位卻是絕對平等的。石重貴不再稱臣,也就是宣佈遼國再不能隨意干涉後晉內政了。
這項政策當然十分有骨氣和硬氣,估計石重貴在石敬瑭時代見多了遼帝國和遼使者的惡聲惡氣和飛揚跋扈,在心裡替乾爸爸憋屈了不少悶氣,現在自己當家作主,自然不想再受遼國的鳥氣。但他卻未考慮到此時後晉國力孱弱,政局不穩,家底不厚,卻公然向強大的遼國主動挑釁,實屬不智。
耶律德光果然因此大怒,威脅要起兵攻打後晉,景延廣極大氣地回應道:要打便來打,孫子已備好十萬橫磨劍等著爺爺。耶律德光自然不會被大話王這番言論嚇倒,於公元943年12月親自領兵出征,正式發動了滅晉之戰。基於對遼國武裝力量的信心,耶律德光原本以為教訓幹孫子的戰鬥將以契丹鐵騎摧枯拉朽的方式迅速了結,但出乎包括石重貴和耶律德光在內的所有人的預料,晉遼之戰竟然十分糾結,一共打了3次,前後拖了2年。而武力強大的遼帝國居然在前兩次戰爭中都沒佔到絲毫便宜,還白白損失了大量人馬和物資,直到第三次,耶律德光傾全國之力,再加上運氣的成分,才算把後晉搞定。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十五章 爺爺打孫子(二)
第一次晉遼之戰的後晉方的主帥正是景延廣,他在軍中大權獨攬,獨斷專行,只不過他雖然敢對遼國說狠話,真正上戰場面對遼國大軍時,卻又十分怯懦。為了避免失敗,景延廣的卻敵之策就是完全防守,絕不出戰,因此,他命令後晉各路軍隊嚴守陣地,無論出現什麼緊急情況都不準主動出戰,也不準相互援救。
遼、晉兩軍在黃河北岸對峙,耶律德光惱怒景延廣龜縮不出,對晉軍主營大罵道:景延廣既然將我叫來,為何不出來速戰?但景延廣依然不動如山。晉軍前鋒將領高行周的軍隊被遼軍包圍,形勢十分危急,高行周十萬火急向景延廣求救,景延廣卻拖延不救,高行周沒辦法,只得越級向石重貴求救,石重貴親自率禁衛軍將遼軍擊退,高行周脫險後,向石重貴哭訴不已,但石重貴也拿景延廣沒辦法。
由於景延廣死不出戰,兩軍主力在黃河北岸一直對峙到944年2月,耶律德光等得不耐煩了,想派出奇兵東渡黃河,抄晉軍的後路,不料被晉軍守將猜到了這一招,在河口設下埋伏,遼軍大敗而歸。耶律德光沒料到會被後晉軍擊敗,惱羞成怒之下,開始屠殺中原的百姓和俘虜,後晉軍民目睹遼軍暴行後悲憤交集,抵抗的決心更強了。
耶律德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命令大軍後撤,卻在暗地裡埋伏精兵,打算象當年伏擊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