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小商販的“游擊戰”(第2/3 頁)
吃晚飯呢。
早上11點一過,農貿市場內外就很少有顧客了。到了下午五六點鐘,工人下班前後的一兩個小時裡,還會有一波人來。但相比早上少了很多,因為大多數人會在早晨趁蔬菜瓜果、禽蛋新鮮的時候,買夠一天所需。
每天,總有兩個半框雞蛋賣不完,趙雨荷的菜筐裡也會剩少量的蔬菜。沒辦法,夫妻倆只能偷偷地加入到“流動攤販”大軍。
邵興旺提著兩筐雞蛋,蹲守在a工廠家屬區大門的西側,趙雨荷則把兩筐菜擺放在大門東側,相聚不過百米的距離。
他們沒有把框子擺在一起,也是為了前呼後應,偵查“敵情”,至少在城管來了之後,有一個人能夠逃跑,也就會有另一個人前來搭救,這是諜戰片上常有的鏡頭,也是像他們這樣的菜農、家禽養殖戶常做的事情。
賣雞蛋,不僅能夠和形形色色的人討價還價,還能與這些男女老少閒聊。從小商販身上,特別是他們大呼小叫、吵吵鬧鬧的吆喝買賣聲中,邵興旺能看到生活百味,能發現人生百態,至少讓他覺得,賣雞蛋這差事,並不顯得枯燥,甚至比起在學校裡給孩子們上課,還顯得有意思。至少,再也不用一坐一兩個小時,參加各種各樣無聊透頂的會議。在這裡,心是自由的,身體也是自由的,唯一的不足是缺少安全感,常會擔心被圍上來的顧客擠碎了雞蛋,擔心被城管追攆,逮住了罰款。世上沒有一種職業是完美的,沒有一種職業是絕對安全的。
和邵興旺關係不錯的菜農告誡他們說:“你們不是職業菜販子,也不屬於職業小商販,沒必要在農貿市場租攤位,一天不管賣多少,都得交30元的攤位費,貴,不划算。”
菜農是好心,趙雨荷也有這樣的想法,但邵興旺並不後悔自己的做法,遵紀守法總是沒錯的。第二天他們照樣進市場,照樣賣不完,照樣蹲守在工廠家屬區的門口。一來二去,邵興旺和家屬區門口小店鋪的老闆竟然混熟了。這倒不是邵興旺有什麼特別的能耐,而是因為他曾經是個教書的先生,愛看書,懂教育,很健談,天南海北、各色人等,只要和他搭腔聊天,很少把話聊死的。
時間一長,邵興旺和愛拉家常的人都混熟了,無論是框裡的雞蛋,還是蔬菜,只要擺在他的面前,基本上一兩個小時也就賣空了。
裁縫鋪子的李秀珍,邵興旺最為熟悉。她心腸很熱,一看到邵興旺蹲在牆根賣雞蛋,常常主動給他倒杯熱水,這讓他非常感動,逢人便誇李秀珍的種種好處。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邵興旺懂。
每天,李秀珍只要把邵興旺喝水的大塑膠杯灌滿水,他免不了送兩枚雞蛋。二百多隻雞,每天總有七八枚磕破皮的雞蛋,邵興旺怕碎了,用塑膠袋包裹好幾層,單獨裝在三輪車頭的布兜裡。
剛開始,李秀珍覺得不好意思,但時間一長,李秀珍也習慣了,也就不再推辭。有時,家裡來了客人,李蘭君還會厚著臉皮對邵興旺說,把你那破了殼的雞蛋全部送給她。
兩個三個,邵興旺送得起,但這一大盤子的破殼雞蛋,邵興旺還是有點捨不得。因為一些老年人還專門要破殼雞蛋,就一個原因——便宜。
其實,城市裡人並沒有鄉下人想象的那麼富有,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很是大的,至少在買菜和買雞蛋的事情上,邵興旺從他們對一毛兩毛錢的斤斤計較上,就能夠看得出有些城裡人的日子,過得很辛苦。買雞蛋專挑破了殼的買,買菜也專挑那些長相差,價格低。有錢人,誰會在乎那一毛兩毛。鄉下人雖然窮,但因為家裡有地,吃糧吃菜不需要花錢,每月開銷最大的就算油鹽醬醋茶以及水電費了。土地是國家按照家裡人口多少平均分配的,雖然每人分到的土地一畝,但窮,大家都窮,貧富差距相對較小。
有一次,邵興旺實在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