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2/2 頁)
力,使他們比別人更需要奪權以求自保,才能在關鍵時刻反敗為勝,成了大贏家。
即使秦始皇本人,早年的環境也是非常艱困的,但這些成長中的磨練,卻也是他成功的最大本錢。
呂不韋成功後,奢侈驕縱,因而惹來殺身之禍。相反地,秦王政在奪得大權後,卻仍壓制自己原先的意念,採用李斯和尉繚的建議,使自己的運勢更進而往上成長,終能擊敗六國,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
只是愈大的成功,時常隱藏著更大的危機,也使秦始皇本人必須去面對一個更大、更危險的挑戰。
劉邦大傳--第二章 統一的弱點
第二章 統一的弱點
中央與地方間的距離,造成統治命令貫徹上的困難,尤其遙遠的齊、燕及荊楚,幾乎不可能貫徹法治主義,因此還是保持著半獨立的封建制度。
中央集權,成功中暗藏危機
當秦國在雍岐一帶重行建國時,在組織結構上仍承續祖先蜚廉、惡來的傳統武風,一直維持著部落式的戰鬥團體組織。為強化各部落的機動性和獨立性,在統治管理上便相當鬆懈,全賴領導者的個人魁力以作整合。因此,建國以來其戰鬥力雖強,國力則一直未能作強有力發揮。只有像秦穆公般的英雄人物出現,秦國在國際舞臺上才有較高的表現,秦穆公去世後,便又停滯了下來。
秦孝公時代的商鞅變法,是秦國文明發展的另一個高峰。他運用其父親秦獻公時代設計的地方基層組織——什伍制度,加上實行連坐法,使原本鬆散的部落組織,成為關係密切並可以相互監督的基層團體。十年後的第二次變法,更以郡縣制度使傳統的戰鬥部落集團正式解散,各部落的武裝部隊改由秦王室直接指揮,徹底達成中央集權的軍隊國家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