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第1/2 頁)
宋家四郎配給這位公主做駙馬,只可惜途中出了岔子,被安慶公主截了胡,這些日子皇城內外皆是流言紛紛,這位怕是來此躲清靜的吧。”
“不管是與不是,我一避多日未見,再避下去怕是要被人說倚老賣老嘍。”
虞夫人站了起來,蕙娘忙攙扶住她。
二人一同出了屋子,前往藏書閣。
張書令並不多話。
正確來說這藏書閣裡幾位書史話都不多,成日裡神出鬼沒的,你不叫人她們是絕不會出現人面前。
如此一來,倒是方便了元貞。
開始她還帶著希筠,後來連希筠都不帶了,這裡有茶有水有東西打發時間,倒也自得其樂。
其實這只是表面,實際上翻閱奏犢時,因其上要麼言辭晦澀,要麼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看得她十分難受,進度也十分緩慢。
但元貞知道要想辦成一件事,必然要付出辛勞,雖心中焦慮萬分,但也還能穩得住。
“這姓張的招撫使倒是本事,每逢有民變,便予以招撫。不過幾十人的流民,難道不能命官兵去剿之,反而都收歸進廂軍鄉兵,如此一來匪反倒成了兵,那之前被殘害的百姓又該找誰?”
元貞喃喃說,丟下冊子,打算去尋尋相關的奏犢再看看。
哪知剛站起來轉過身,就發現不遠處站了兩個人。
“之所以給予招安,是由於地方兵力不足,也是朝廷憐憫百姓。每招一匪,朝廷便多一兵,山野則少一賊,如此天下大安。”
“那如此說來,一旦民不想當民,想當官兵,只用號集幾十人為禍鄉里,非但不會被剿,反而能搖身一變成官兵?那之前被禍害的百姓又該如何,難道也學他們四處作亂,反正不用付出代價,等著被招安便是。如若此法真有用,為何民變非但不見減少,反而只見增多?”
來人語塞。
而此時元貞也看清面前之人,收攏了面上的不忿,叉手為禮道:“夫人。”
“你知我是誰?”虞夫人好奇道。
元貞微笑:“能出現在這裡,還穿著這身紫衣的,便只能夫人了。”
不是元貞妄自菲薄,而是僅從品級上來說,虞夫人這個夫人是一字國夫人,乃一等品級。
她一未出嫁的公主,並未加贈郡國封號,雖也為一等,卻要矮對方一頭。且虞夫人年事在此,又是內尚書,自然擔得起她行禮。
“公主倒是聰慧過人。”
“夫人謬讚了。”
言語間,二人落座。
元貞也未去找什麼奏犢了,而是將桌面簡略收拾了下,開始燒水烹茶。
隨著水汽升騰,茶香飄散開來。
金絲竹簾半卷,窗外有風,也有暖陽。
窗下有長几,其上擺著一瓶插花,一個青瓷小貓的擺件,一個不大的潤白瓷缸,其內養著幾條金魚。
臨著矮几又有一青花瓷的畫缸,裡面插著幾卷字畫。
不遠處迎著陽光的角落,隨意地扔了個秋香色的軟墊,其上蜷著一隻貓正懶洋洋地曬著太陽。
而面前的桌案,收拾得很乾淨,筆墨紙硯及筆架筆洗硯臺在一側,烹茶的物件則在另一側。
這些都是以前所沒有的。
虞夫人環視四周,有些感嘆。
“公主倒是好雅緻。”
元貞笑了笑,說:“不過順手而為,自己要待地方,總要賞心悅目舒適些,才能待得安適。”
這時茶也烹好了,元貞遞過一盞,虞夫人接過來,細細品嚐著。
很安靜,兩人都沒有說話。
一盞茶盡。
虞夫人問:“公主自打來尚書內省後,可還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