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 章(第1/2 頁)
對於康熙而言,保成是他命定的繼承人,大半輩子都是如此。
保成生母早亡,被他一手養大,在非常長的時間裡他都是一個完美的繼承人。
論文論文都是超群,不管是放在什麼時候。
都是如此。
他的太子,再完美不過。
古今少有,天下無雙,父子情深,遠遠勝過古今皇帝同太子的感情。
論才論能,保成都讓他為之驕傲。
真說是有什麼過錯,那也並非保成之過,而是他身邊人帶壞了他。
只要除掉他身邊之人即可。
而在很長時間裡,康熙也是這麼做的。
只是伴隨著太子開始處理國事,開始掌權,處理得或許有些不當也就罷了,但是有些時候竟是也開始有些不在意他這個皇阿瑪了。
相比較他這邊的嚐嚐關心,保成那邊就不是如此了。
相比較之下,終歸是有些感覺不妥。
身為阿瑪如此關心兒子,但是兒子卻是難以體諒阿瑪之心。
就比如說,他這邊在外出巡經常寫信回京給保成,但是回信幾乎是極為零星。
要不是也就是後來回京城的時候被胤祉扯出來了,保成那邊那儼然就是都不覺得自己錯了。
而這種細微的小事,也並非只有一次。
伴隨著保成年長,問題逐漸增多,有朝堂上的事情,有宮內外的事,還有太子私下裡試圖收買人心,收攏外臣的事。
他已是太子,日後皇位都是他的,怎能做這等事?!
一想想此事,康熙心下都是一個偌大的結。
除此之外……
或許是因為胤祉所說之事,告知了日後,以至於保成心中留有餘地。
或許是因為那一次奎寧之事,以至於他心懷芥蒂,康熙隨即否定了這個念頭,不,這不是他的問題,雖然他懷疑了,但是他也只是留手了而已,都沒有直接讓人對隆科多下手,而是等著太子做出選擇,這難道就不是信任太子嗎?!
他是皇帝,萬金之軀,天下的重擔都在他一人肩上,若是他突然出事,就憑這些小輩兒誰又能在這種情況下扛得起來?!
怎麼能放心教給他們?!
做多手準備是正常的,保成不應該多想,而是應該體諒,為國為民,如此才是一個好的儲君,好的兒子。
若是在這種事情上真有芥蒂,那才是不負責任,是不忠不孝!
一切好像就應該如此。
至少對於康熙來說是這樣。
伴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康熙同太子的關係,明明沒有什麼太過沖突的事,但是關係卻是越來越惡劣。
對太子的矛盾,透過經年累月的積累越來越多,甚至逐漸有了積重難返的趨勢。
準確說那不是趨勢,那就是確鑿存在的。
太子仍舊是太子,康熙不想廢了他,但是兩相的矛盾也日
漸加深。
因為胤祉當年所說的話,所停下來沒有對清理他身邊人的事,到底還是發生了。
清理乾淨那些人,在此之後,朝中,露頭支援基本上太子的大臣,更是都會被清理。
甚至包括了為太子說好話的。
在康熙眼裡,他們都等同於小人,歹人。
若非四阿哥和十二阿哥是皇子,也是他給太子培養的臣子,且從來不沾太子所做的髒事,要不然他們也得一起被打壓。
太子的性情也越發同當年有區別,甚至逐漸開始有不適合當皇帝的徵兆。
對此康熙選擇了繼續考察,並且爭取把太子掰回來。
具體方法就是——
多訓斥。
不過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