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61(第2/4 頁)
這三項提議是比照張之枺在朝鮮的封侯戰功。至於是否世襲之事他沒有提出,那是天子考量給與臣子的恩賜。
英國公府能夠得到世襲國公爵位,與張輔在交趾的功勞有絕對的關係。但張之枺、張之棖兄弟以參將的身份、和孫承宗、南居益這倆位三品官員一樣,都是憑藉陛下、黃克纘、徐光啟等研製的火炮立下功勞,又與張輔的靖難功臣新城侯三次征戰交趾有太大的差別。
可不論怎麼說,這幾位憑開疆功勞世襲侯爵都不過分。
“依葉首輔提議的封爵,朕以為在火炮研製中起了決定作用的黃卿、徐卿,也應該在封爵的考量中。此事待下一次的小朝會再議。”
君臣對視一眼,心有靈犀不言自明給黃克纘和徐光啟封爵將產生的影響。朱由校看著落座的葉向高在心裡歎服,這樣的首輔才是輔佐帝王的合格輔臣。
葉向高則在心裡讚道:若陛下有心,自然會以爵位酬勞黃克纘、徐光啟。
因為這樣做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朝廷再不用勉強士子們去學數術等科目,黃克纘和徐光啟的榜樣在前,自然會有更多的學子為了高官爵位而努力了。
崔景榮站起來提議:“陛下,臣以為熊廷弼和周永春憑遼東戰功,也應加封伯爵。”
自古文臣憑戰功晉封爵位的就很少,但是崔景榮的建議正中朱由校的內心。開疆闢土的幾位功臣應賞,但是熊廷弼和周永春在遼東危及的時候,能做出正確的應對、穩住遼東的局勢、守住遼東,並在之後妥善處理、收復遼東全境,依功酬爵對其他文臣也絕對是激勵。
周嘉謨見無人反對,就起身說道:“陛下,老臣認為這幾位無論是封侯還是封伯都是應該的。但是老臣想說是不是等安南、呂宋、朝鮮安穩下來呢?
老臣還有一個提議,便是令張之棖鎮守交趾,同時將廣西的一半官員隨遷徙的百姓過去交趾,這樣有助於穩定交趾的局勢。對後黎朝鄭氏的殘餘勢力,也容易同化。”
崔景榮立即站起來反駁:“陛下臣認為應該派人提醒張之棖,應該仿效遼東和朝鮮的做法。才是長治久安的上上之策。廣西遷徙過去的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臣附議將廣西官員半數派遣去交趾。呂宋所需官員從廣東調撥也比較好。”
趙秉忠看著崔景榮在周嘉謨跟前也不氣餒,不禁就感到自己還有太遠的路要走。每次老部堂抓他去對那些前輩,他都是心有餘悸,不敢據理力爭也不敢犯顏直懟。
朱由校考慮一下說:“封爵之事待下次的小朝會再議,調撥官員之事也留待下次的小朝會再議。今天先把遷徙百姓的事情定下來。從哪裡遷、具體怎麼遷,是不是沿用四丁抽二之舊策。”
一番討論之後,小朝會決定採用成熟的四丁抽二的移民舊策,在戶部核查了要移民的各縣人口黃冊後,就派給各省立即執行。
因為遷徙之事涉及到太多的縣,所以周嘉謨作為吏部尚書建議朝廷,取消對地方官員考核中的人口孳生這項指標,用遷徙出去多少百姓、佔剩餘人口的比例來替代。
周嘉謨的這項提議,雖在這次小朝會的議題之外,也立即獲得了透過。
隨著各縣遷徙人口數量下達的同時,官員隨著調派去幾個新布政司也成為定論。移民比例成為考核地方官員的執政能力的新指標,一時間各地都非常重視移民之事了。
到了秋天的時候,延安府經過三個月的努力,成功將飛蝗控制在了本府一境。收到延安府的臨近幾府,沒有被飛蝗影響了秋收的報告後,朱由校才把提溜了三個月的心放回了肚子裡。
與此同時,陝西各地官員紛紛將自己管轄區域,出現大小不等旱災、雖極力抗旱、沒有造成明顯歉收的奏摺,也如雪片一般飛到京師。
徐光啟在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