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5 頁)
斷了。而且,這事在當時還有一個特定的說法,叫“禮壞樂崩”。
□ 禮壞樂崩,就是“政治鏈條”斷了?
■ 正是。鏈條一斷,天下大亂。
天下大亂,是因為要“資產重組”
□ 那麼,當時的“政治鏈條”為什麼會斷呢?
■ 這就說來話長了,只能以後慢慢再說。不過有一點很清楚,就是當時的天下、國、家,與現在的總公司、分公司、子公司,並不完全一樣。天下那個“總公司”是虛的,天子也只向“分公司”象徵性地收一點“管理費”。國與家,卻是實體,有土地,有人民,有財稅,有軍隊,有君主。也就是說,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還都有自己的法人代表。國的法人代表就是諸侯,往往叫“某某公”,比如齊桓公、晉文公。家的法人代表則是大夫,一般叫“某某氏”,比如寧氏(衛國)、季氏(魯國)。但無論是國,還是家,法人都是世襲的。
□ 家族公司呀?
■ 是。不過,“國”同時也是“股份公司”。國君是大股東,大夫是中股東或小股東。
□ 這些中小股東(大夫)是什麼人?
■ 原則上是國君的兄弟、子侄、族人。家族公司嘛!所以,大夫也參加“分公司”的管理,擔任副總經理或者部門經理。這是大夫最後會由領主變成官員的原因之一。變成官員以後,大夫就沒有股份了,同時也不再有“子公司”。這樣的大夫,可以由外姓人擔任。
□ 這就是說,按照當時的制度,大夫既是“分公司”的股東和幹部,又是“子公司”的老闆和經理?
■ 正是這樣。而且,大夫在“分公司”的股份,是和他“子公司”的資產相一致的。換句話說,“子公司”的資產越多,大夫在“分公司”的股份就越多,同時他的“話語權”和“決策權”也就越大。所以,如果大夫的資產和股份,竟然比國君還多,這個“公司”就會出大問題了。
□ 有這種事嗎?
■ 有啊!比如孔子生活的那個魯國,股權就掌握在三家大夫手裡。季孫氏是最大的股東,差不多佔了一半的股份;叔孫氏和孟孫氏,差不多各佔四分之一。魯國的國君,反倒變成了最小的股東。結果怎麼樣呢?季孫氏執政唄!
□ 怎麼會這樣?
■ 怎麼不會!沒錯,“分公司”剛剛組建的時候,國君的股份肯定是最多的,大夫往往只能做小股東。但是你要知道,大夫的“子公司”,可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完全可能“做大做強”。做大做強也不難。好一點,自力更生;壞一點,以權謀私。畢竟,大夫同時還是“分公司”的“高管”嘛!做些手腳,有什麼困難?
□ 請問怎樣做手腳?
■ 兩個辦法。一是損公肥私,鯨吞“國有資產”,也就是把國君的土地、人民和軍隊設法變成自己的。魯國的三家大夫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就這麼幹過。二是損人利己,掠奪“他人財產”,也就是吃掉其他大夫的“子公司”。這樣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晉國,就發生了大夫之間的戰爭,最後大股東由六家變成了三家。 。。
貳 “資產重組”之痛(3)
□ 看來,這就是墨子說的“家相篡”了。那麼,“國相攻”呢?
■ 就是“分公司”要做大做強。不過,諸侯不能照搬大夫的辦法,因為天下這個“總公司”是虛的,沒什麼資產可以鯨吞。因此,諸侯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發動侵略戰爭,掠奪別國的土地和人民,甚至吃掉別人。
□ 所以,國與國,家與家,就掐起來了?
■ 對。分公司與分公司之間,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相互擠兌、兼併、爭奪市場。不過“家相篡”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