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這麼說起來,對方還是個名人?
問題是……什麼樣的名人,能有“張姨”這麼厚的臉皮呢?
題外話再說一句,唇亡齒寒衍生故事的女主角真牛逼,比後世的女人還開放。
羋婧心中狐疑之情更甚,看著據說很餓,但吃糕點時依舊頗為從容淡定、風度翩翩的樣子,忍不住好奇開口問道:“張先生,你不生氣嗎?”
出於對名人的敬仰,和考慮到得罪名人的麻煩,羋婧還是決定以不變應萬變的稱呼張儀為“先生”。
“為何要生氣?且不提若非小友,儀早已葬生土龍之口,就以陌生人而論,小友與儀素不相識,又不知彼此姓名,不這麼叫又怎麼叫?叫聲‘嗟’又有什麼關係?”張儀停下嘴,淡定從容的看著羋婧,微笑的說道:“更何況了,尊重是自己給自己的,不是別人給自己的。若是自己無能,又怎可強求別人的尊重?”
“先生所言有禮,小女受教,還望先生海涵,不要和小女計較。”羋婧衝著張儀拱了拱手,接著在心裡補充了一句,這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啊,說話時眼睛裡都含著殺氣,不像自己,一個“吃”字就能貫穿她的前半生。
張儀放下手中的糕點,微微一笑,開口說道:“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與,可去,其謝也,可食。’”
“即如此,不如請先生去小女之處,一來為先生治傷,二來小女別的不行,廚藝卻還略知一二,做出來的東西也勉強能入口。就當是小女向先生的賠罪,如何?”羋婧從容的回答道。
張儀說的那句話,是引用曾子對“不食嗟來之食”的點評,曾子認為對方無禮之時,自可拒絕;但對方道歉之意,接受也未嘗不可。
而羋婧則是抱著“說不定就結交到一個名人”的想法,順手推舟的請張儀去用個便飯,說不定能得個人情日後用。
不是說這個時代的人,最愛報一飯之恩麼?
“那就有勞小友了。”張儀笑著點頭應道。
眾人回到宿營,早有侍女按羋婧臨走時的吩咐,準備好了野餐所需要的物品。
羋婧請張儀隨家人去馬車上換藥、淨面,自己則走到食材旁邊準備今天的午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楚國有山有水,當然是山水一起吃。
出門野餐,當然要必備一個武俠小說裡的傳統菜餚——叫化雞。
羋婧指揮侍女將武一剛打來的野雞殺死,拔毛洗淨、剖去內臟,再用姜、蒜、蘑菇、豬肉丁等物添入野雞腹內,又在野雞的雞身上抹上早已準備好的香料,接著包上一大張荷葉,用繩子將荷葉綁好之後再抹上泥巴,最後丟到正在燃燒的火堆裡。
這樣子做出來的叫化雞,雖然因為時間和材料的限制,比不上家中的精緻可口,但對著湖光山色食用,卻有一種別樣的風味。
至於魚,一定要活宰,萬不可像菜檔那樣先摔死再宰,那魚經過摔,三魂已經不見了七魄,哪裡還會好吃?
命人處理好魚,羋婧將魚裝盤,再放入自己秘製的醬料和些許料酒,放進已經裝了半鼎清水的青銅小鼎,蓋上蓋即可。
有雞有魚,再來個主食也就可以了。
野營的主食,最佳莫過於竹筒飯,除了方便快捷省事之外,竹筒飯的味道也是讓人流連忘返,難以忘懷。
尤其羋婧昨天詢問下人湖畔情況時得知,在後世已經非常稀少,公認用來煮竹筒飯最好吃的香糯竹,在這個時代竟然到處都是,根本不用廢心去找。
砍下一節竹筒,筒壁之內有一層白色的竹膜,竹膜香氣撲鼻,讓羋婧忍不住多吸了兩口氣。
製作竹筒飯的方便非常簡單,只需要將昨天晚上就已經洗淨並浸泡的糯米放入竹筒中,倒入一些清水,用竹葉塞緊竹筒口,最後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