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3 頁)
第九章南越國的興亡
五嶺起烽煙
血濺長安城
漢越罷兵再言和
南天支柱轟然倒塌
危機四伏南越國
歷史的終結
第十章餘波不絕
令人費解的謎團
最後的秘境
跋:一部走出象牙塔的成功之作(麥英豪)
主要參考文獻
鳴謝
第一章
端倪初露
象崗小山包,一群鑿石刨土的民工。斷裂的石板下雌出一個黑乎乎的洞穴,牽動了考古人員敏感的神經。深山藏古象,探險大行動。夜幕下,幽暗的地宮透出燦爛的亮色,輝煌的寶藏令人心驚,南越王陵初露端倪&iddot;&iddot;。
石板下,一個黑乎乎的洞穴
1983年6月9日,這是一個無論對廣州的大小官員還是平民百姓都無足輕重、極為平常的日子,整個廣州市區的城裡城外都沒有什麼格外引人注目的大事發生。儘管天空不時地落下些如雨似霧、飄渺不定的細小水珠,但天氣仍讓人感到有些悶熱,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似乎早已習慣,沒有人感到什麼異常和特別之處。大家都遵循生活早已為自己安排好的遊戲規則,或喝茶,或聊天,或看報,或不住地忙碌奔波,偶爾有幾個地痞流氓在菜市場或酒店、茶肆鬧出點有悖常規的聲響,也沒有人感到分外驚訝和新奇,現代社會的機器仍按照自己固有的規律,在東南這座臨海憑風的都市裡運轉。
此時,在廣州市區北部一座號稱象崗的小山包半山腰上,伴隨著推土機的轟鳴,幾十名民工正在&ldo;劈里啪啦&rdo;地鑿石刨土,儘管天空不時落下些水霧和汗水交合在一起,弄得周身黏糊糊地讓人覺得不夠爽快,但對於做慣了辛苦活計的民工們來說,沒有人抱怨蒼天的不公和世事的不平,依舊有說有笑地從事著命運賦予自己的那份職責。
當原本海拔高度為4971米的小山包被鑿掉17米時,有民工突然發現自己的鎬頭下出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變化,只見那風化得有些零碎的花崗岩石塊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一塊又一塊整齊排列的砂岩石板。
&ldo;唉!這是咋回事,怎有這麼好的大石板埋在這裡?&rdo;有人用鎬頭敲打著石板不解地向同伴問道。
同伴們似乎並未感到有什麼稀奇,石板與石塊對他們來說只是名稱的不同而已,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被問的民工只是抬頭隨便應了句:&ldo;管它什麼石塊石板,反正都是石頭,又不是金子,你儘管挖就是了。&rdo;於是,民工們又甩開膀子&ldo;丁丁當當,&r;地劈鑿起來。
這樣的情形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最早覺得有些異常的民工感到眼下的石板似乎有些不太對勁,便找了把長尖的鐵鎬悄無聲息地插人石板與石板之間的縫隙裡撬動起來。隨著石板不斷地移動,那縫隙越來越大,不時有碎石泥土&ldo;稀里嘩啦&rdo;地掉在縫隙之內。
&ldo;奇怪哩!&rdo;那撬動石板的民工自言自語地說著,停止撬動,彎腰俯身想看個究竟,無奈縫隙太小,地下黑乎乎的,像個洞穴,但什麼也看不清,子是這個撬石的民工懷揣一種難以言狀的心情,將身邊的幾個同伴喊過來,讓他們找來幾把鐵鍬插入縫隙中同時撬動,在低沉有力的&ldo;一、二、三、四&rdo;的號子聲中,石板的縫隙迅速擴大開來。這樣反覆折騰了大約半個小時後,有人拔出鐵鍬,擦著臉上的汗水再次俯下身去看個究竟。恰在此時,一束亮麗的陽光穿過飄蕩不定的雲層照射下來,借著太陽的光亮,此人驀地看到在這石板的下面竟然是一個碩大的洞穴。
&ldo;哎喲,快來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