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2/2 頁)
國已經練出金鐘罩鐵布衫,實力大振,自然不肯低頭。
戰事因此不可避免。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想稱帝,但又畏懼東方的齊國,於是先尊齊湣王為東帝,自己號稱西帝。兩國約定,合兵攻趙,將這個新興國家徹底瓜分。訊息傳開,最著急的卻不是趙惠文王,而是燕昭王。為什麼呢?在此之前,齊軍大舉攻入燕國,燕國國都薊淪陷,國王被殺,險些滅亡。如果趙國被滅,那麼齊國進一步強大,齊燕之間的實力對比,將越發失衡。於是燕昭王立即派出間諜蘇秦,前往齊國遊說,&ldo;攻趙不如攻宋&rdo;。蘇秦撥動三寸不爛之舌,力諫齊湣王放棄帝號,&ldo;令天下愛齊而憎秦&rdo;。
齊湣王被蘇秦打動,放棄帝號,滅了宋國。當時的宋國,版圖囊括淮河泗水間的全部地域,土地肥沃,生產發達,尤其是大都邑定陶有豐富的稅源,韓趙魏三國,無不垂涎。儘管齊國沒和秦國結盟、共同伐趙,但齊趙之間的矛盾,依舊在加劇之中。
齊不伐趙,趙就攻齊。於是廉頗披掛上馬,帶領部隊向齊國推進。他指揮得力,進展神速,最後取得大捷,攻克了陽晉。廉頗因為這項軍功而晉升上卿,進入國家的核心決策層。
卞和賭玉
對於後世而言,廉頗一生最閃亮的故事,並非軍功,而是&ldo;將相和&rdo;。將相和的起因,又是一塊石頭:玉石。所謂和氏璧。
這塊玉璧,是楚國人卞和從荊山裡採到的,所以叫做&ldo;和氏璧&rdo;。這樣的寶物平民不能享用,也無法享用。如果不獻給君王,擱在卞和家裡,作用甚至還趕不上普通的石頭。因為石頭可以砌牆,玉未必合適。於是卞和就捧著這塊璞玉,前往國都,準備獻給楚厲王。當然,那時它還沒有加工,從表面看跟普通石頭並無兩樣。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