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做個小手工(第2/3 頁)
,小心翼翼地從裡面拿出六枚巴掌大的水玉原石晶簇出來。
在後世,這東西也叫天然水晶,說白了就是玻璃,二氧化矽晶體。其儲量也是非常豐富,遍佈大江南北,並不算十分稀罕。
“嚯。”那玉石匠見了,驚呼道:“客官大手筆啊。這水玉雖不算稀罕,但質地如此晶瑩通透,個頭這麼大,還能一次拿出這麼多來,在這閬中城中,便只有你們周家能做到了。”
周默笑道:“大叔好眼力。搞這些水玉來,可是費了我老大勁了。”
玉石匠見了好料,技癢難耐,職業病作祟,便道:“這些水玉,主料可以用來做些酒器,剩下的料做些玉簪,環,玦,小人保證,做出來的物件絕對精美,一定能讓客官滿意。”
周默卻搖了搖頭道:“不不不,不能這麼暴殄天物。”
他小心翼翼拿出其中兩塊出來,交給玉石匠道:“你按照之前那片琉璃的標準,把這些料都給我打磨成透鏡。”
“什麼?”那玉石匠驚道,“要做小人自然能做出來,只是,只是這麼好的料子,也未免太可惜了。”
“做就完事兒了。我又不少給你們工錢。”
玉石匠搖了搖頭,心想:“什麼叫暴殄天物?依我看,他這才是暴殄天物啊。唉,這頂級貴公子的想法,果真和一般的貴公子不一樣,就是四個字,有錢,任性。”
無奈之下,玉石匠也只好按照客人的要求,開始加工。
周默的真實想法,是要用這些水玉,做一個望遠鏡出來,送給伯父,當作賠禮道歉的禮物。
一旦勾起了伯父的興趣,再依託伯父掌握的雄厚人力物力,說不定就能夠推動玻璃製造業向前發展一大步。
他小時候就曾經用一塊老花鏡做物鏡,一塊高度近視鏡原片做目鏡,除錯好焦距,卷在紙筒裡,拿黑膠帶封住漏光之處,便做出一臺可以看到月亮環形山的簡易望遠鏡出來。
原理其實非常簡單,具備初中物理學的知識就夠了。
如今關鍵難點之一,是材料不好整。也就是需要通透性足夠好的玻璃。
在漢代,玻璃製作工藝其實早已發明,只是雜質較多,通透性比較差而已,周默之前所用的琉璃便就是玻璃。
之所以一直沒有像中東和西方一樣得到很好的發展,主要是因為古代的玻璃主要用來製作容器,而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玻璃器有一個強大的上位替代品,陶瓷器。
簡單說,不是說製作透明玻璃難度有多大,而是中國的陶瓷技術太發達了,技術更加成熟,原料更加普及,成本更加低廉,成品也足夠精美。
玻璃製品缺乏市場,所以就更沒人有那閒工夫去研究和改進玻璃技術,製作出更加透明美觀的玻璃出來。
但沒有關係,人造的暫時不太好弄,咱可以用天然水晶來代替。只要發揮鈔能力,搞少量極品的天然水晶,也不算太難。
難點之二,是工藝不夠好。
打磨工藝是有現成的,漢代的玉器加工業已經十分成熟,在經驗豐富的老匠人手裡,磨製各種形狀各種造型的玉石,那都是基本功。
拋光工藝也不稀罕,甚至已經發展為一個小產業。貴婦人們的銅鏡用一段時間就會磨損氧化,變得模糊不清,經過匠人拋光修復,便又能清晰地反射影像。手藝優良的匠人剛剛拋光的銅鏡,並不比後世的玻璃鏡差太多,就是不太耐用而已。
缺點是精度。磨出來的透鏡,一枚和一枚之間,看似差不太多,但用在光學上,區別就大了。
周默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他目前只需要兩枚平凸而已,一枚低倍較大口徑為物鏡,一枚高倍較小口徑為目鏡。並不需要量產。
只要匠人多做,大量做,隨著數量上來了,匠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