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城中百姓何辜?(第2/2 頁)
這樣的故事,往往是百姓們特別愛聽、愛說的一類。而即便出了這樣的事,也只見曾國藩升官發財,位極人臣,而從未聽說朝廷因他濫殺無辜,就罷免了他的官職。
……
回到現實,周默卻不由得發起愁來。
臨行之前,劉備向他明確表示過,黃元是朕之忠臣,不要傷了和氣。
而現實的情況是,諸葛亮一定是要堅持法辦黃元的,這是諸葛亮秉政的原則問題,毫無妥協的餘地。而黃元驕縱慣了,手底下又有兵,也絕對不可能乖乖坐好,聽憑諸葛亮處理。
雙方只憑著劉備還活著,從中調和,維持著一個脆弱的平衡罷了。
一旦劉備病重不能理事,諸葛亮掌握了最高權力,這個平衡馬上就會被打破。
而結局也顯而易見,黃元必敗無疑,他在歷史上的造反,也不過是不甘心坐以待斃的最後一搏罷了。
這個和氣,肯定是必傷無疑了。
周默的另一個關注點,是黃元反叛造成的破壞。
眼下國家風雨飄搖,正是用人之際,一兵一卒都至關重要,實不該再發生內耗。這應該也是劉備不願雙方爆發衝突的真實想法之一。
漢嘉郡距離成都不過兩三百里,史載黃元在劉備病重之際,趁諸葛亮前往永安省疾,發動了叛亂。叛軍先是北上火燒臨邛城,然後試圖圍困成都,被擊敗之後南下逃跑,很快便被抓回成都問斬。
叛亂是平定了,黃元是伏誅了,可戰爭造成的損失又如何計算?士卒死傷多少?農田踐踏多少,來年又荒蕪多少?那被一把大火燒掉的臨邛城裡,究竟毀了多少房子?損失多少財物?死了多少人?又多久能夠恢復正常?
城中百姓何辜?要平白無故遭此劫難?
史家筆墨,惜字如金。一句人相食,背後往往便是一場慘絕人寰的人間浩劫。一句燒臨邛城,其真實的慘狀如何,亦不難想象。
可惜這一切,還都發生在未來的歷史之中,無法向諸葛亮解釋清楚。
但是周默卻已經暗自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一定要阻止這場叛亂的發生。
“看來我還是有必要去一趟漢嘉縣,當面去會一會黃元。”周默起身拱手,“丞相,恕在下告辭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