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第4/5 頁)
,這事已經到了必須要決定的時候了。
儲位空懸。滿朝文物猜謎語可不是什麼好現象,時間長了會出亂子的。這個時候很需要皇帝乾綱獨斷,早定人心。
今日之後的朝會上,這件事終於有了結論。
晉王李治,生性仁孝,敏達聰慧,為嫡出嗣子,天意所屬,茲恪遵初詔,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
當這道詔書宣讀的時候,空懸許久的東宮太子之位總算是有個著落,各種各樣的猜疑也總算是塵埃落定。
這樣的結果對有個人而言並不覺得奇怪,畢竟晉王殿下是嫡出,背後有長孫無忌這個舅舅,還有太原王氏這個外戚的支援。
很多人這個時候才注意到,晉王殿下遙領幷州大都督,而都督府長史是柱國大將李績。在得知李治被封為皇太子之後,他可是第一時間上疏恭賀,表示臣服。
這意味著什麼?說明李績和晉王之間早有主僕之情啊,這個時候眾人才意識到晉王府背後的力量是何其強大。
眾人才想起當年晉王殿下前去河東平叛的往事,以及在定襄擊敗薛延陀的功勞,有心人則注意到在這一系列的事情背後,晉王府長史謝逸究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如今晉王李治為東宮太子,身為長史的謝逸將會有怎樣的前程可想而知。不過讓眾人很奇怪的是,東宮屬官從太傅到洗馬並無謝逸的身影,而是房玄齡、蕭瑀和馬周等一干當朝重臣。
謝逸並未有一席之地,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皇帝陛下這牌出的真是夠亂啊,到底是什麼心思呢?到底是君心難測,還是自己智謀不夠看不明白?
還有先前皇帝陛下是那樣的寵愛楊妃,不就是因為吳王殿下嗎?可是到最後怎麼就突然轉變了方向改立了晉王,吳王李恪自始始終沒能回到長安來競爭,就這樣出局了。
有人覺得皇帝陛下的做法比較古怪,但是沒有人覺得皇帝陛下做的不妥,無論立李恪還是立李治,都有道理,所有人也都能接受。
畢竟一個居長,一個是嫡子,怎麼著都說得過去。
但最終捨棄李恪而選了李治是為什麼呢?是因為晉王府背後那強大的力量?恐怕不盡然吧!
或者說確實有這方面的道理,但其中總得有個主次,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所有人都將目光對準了司空兼國舅長孫無忌,大家都想起了他與皇帝陛下的特殊關係,以及在當前朝局中的特殊地位。
也想起了那日子他入宮和皇帝陛下密談了很久的情形,現在看來,他們究竟談了些什麼似乎顯而易見了。
李治能當上太子,看來真的是感謝這位好舅舅。(未完待續。)
第四一九章 被冷落的長史
李治被立為太子,訊息傳到輞川別墅,謝家上下無意是很高興的。
多年來的辛苦謀劃總算沒有白費,謝家未來相當可期。
可是一個問題也隨之產生,晉王府長史這個職位已經不復存在,但是東宮屬官之中卻沒有謝逸的一席之地。
如此讓謝逸失去了與未來太子繼續接觸的機會,很可能因此失去從龍之臣的位置。
這種情況多少有點古怪,甚至可以說不合情理。
按照常理來說,晉王府出身的這些人都應該直接過渡到新東宮才是,畢竟對於李治而言這算是親信如故。
尤其是謝逸這樣對晉王府居功至偉之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在李治入主東宮這件事上謝逸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很多人甚至覺得,李治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某種程度上像是謝逸的謀劃。
一個最初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的皇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