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1/2 頁)
潰散的軍隊重新整合,但隨即又被擊潰。由目前的情勢來看,蘆名的兵力必敗無疑……就在這時,亂軍之中突然傳來一陣叫嚷聲。
&ldo;伊達家計程車兵們,不要退怯呀!如今生力軍已由豬苗代城出發了,我方的兵力將可達到兩萬二千人,因此我們必須奮力作戰,絕對不讓蘆名勢逃走一兵一卒。&rdo;
在這場白熱化的激戰當中,生力軍即將參戰的訊息,使得伊達家的戰士們士氣大振。
原以為擁有一萬六千名士兵即可穩佔優勢的蘆名軍隊,在發現敵人的兵力居然勝過自己時,內心的驚恐可想而知。於是,站在第一線上的小兵們,紛紛棄械逃亡,再也無暇顧及蘆名家的勝負了。
&ldo;就是現在!大家趕快衝啊!絕對不要放過任何人。&rdo;
伊達家的軍隊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時機。事實上,不僅是景綱和成實,甚至連原田宗時、白石宗實等人,也都自認為是這場戰爭的名人。
除了伊達旗下的侍衛大將以外,連心懷感激的豬苗代盛國也感到與有榮焉。
發現蘆名軍隊已經逐漸潰散時,盛國立即下令停止攻勢,如幽靈般地消失在山林中。
待察覺到盛國何以消失身影時,敵人早已迅速地逼近日橋附近,準備渡橋退兵了。
然而,此時日橋早已被搶先一步繞道而來的盛國放火焚毀。當蘆名軍隊察覺時,已經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了。
由於正值梅雨季節,因此橋下的水流湍急。隨著火勢的蔓延,被困在橋上計程車兵們紛紛掉落橋下,被無情的大水所吞噬。
借著此一契機,折上原的決戰已由政宗這一方面獲得完全的勝利。
蘆名軍的死亡人數達二千五百人。為了讓死者心安,政宗特地於翌日選擇一處地方將這些屍體加以掩埋,這就是現在眾所周知的三千冢。這一天,蘆名義廣在七、八名侍衛的保護下,狼狽萬分地回到了黑川城。
八
折上原的大獲全勝,使得蘆名與伊達均衡的態勢為之一變。
首先是固守大鹽城的河原田盛次棄城投效伊達,接著橫澤齊三郎、河原田豐前、生江主膳、渡邊伯耆等著名的武士,也都陸續投到政宗的摩下。
此外,金川、鹽川、三橋等三城則在原田宗時領兵攻向檜原時自動請降。至於會津的家老富田美作、平田左近等人,則紛紛派遣使者向進入三橋的政宗乞降。
雪崩之勢並不僅限於會津的周圍,甚至還波及三春城。挾著勝利餘威的伊達勢,在政宗的親自率領下到來……聽到這個訊息之後,相馬及鹽城計程車氣均為之低靡。
處於眾叛親離狀態下的蘆名義廣,由於擔心麾下叛變,於是連夜帶著三十四名親信逃離了黑川城,時為六月二十七日。
翌日,政宗不費一兵一卒,便堂而皇之地進入了黑川城。
在戰國史上,這是極為罕見的全勝記錄之一。
織田信長以奇襲戰略在田樂狹間打敗今川義元,是在二十七歲那年的夏天;而其致勝的關鍵,主要是仰賴天候之助。相反地,年僅二十三歲的政宗之所以能夠獲得勝利,既非由於採用奇襲戰略,也不是憑藉運氣,而是由於事先的精密計劃,並且自己擇定戰場所致。
因此,政宗在入城之際,受到了戰士們的熱烈歡迎。
當此時刻,政宗也忍不住意氣風發地寫下了一首歌謠:
是傾盆大雨?
是茅野之雨?
雨呀,雨呀!
無聲無息地到來。
這首即興歌曲一寫成,立即被士兵們傳誦、吟唱,使得勝利的喜悅達到了頂點。
&ldo;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