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頁(第1/3 頁)
不管怎麼說,皇帝在位二十多年,還是有不少做皇帝的經驗的。
無論對錯,他都把自己所認為的最有用的東西都漸漸教給了裴清殊。
等裴清殊對朝廷各大機構都有所瞭解之後,下午的時間裡,他就進入內閣,從旁學習內閣大臣是如何處理朝中事務的。
老實說,裴清殊第一天來到內閣的時候,就被奏摺的數量給嚇了一大跳。
毫不誇張地說,那些奏摺堆起來,簡直像是小山一樣!
裴清殊這個時候才直觀地感受到當閣臣的不易。
或者說……是當皇帝的不易。
因為這些從全國各地,像雪花一樣飄來的奏摺,雖然會先經過內閣大臣們的分類處理、附上票擬,但最後還是要由皇帝來親自硃批的。
哪怕是要人代筆,皇帝也得把所有重要的奏摺都看過,親自做出決策才行。
按照規定,大齊五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直接向皇帝上奏。
然而就算是這樣,每日從通政司呈遞上來的奏摺,數量也足以使人感到頭疼。
在嶽安和宋堯,還有次輔魏青松的指引下,裴清殊試著寫了幾張&ldo;票旨&rdo;。
票旨即為票擬,也叫做條旨。從全國各地遞上來的奏章,在正式呈遞到皇帝面前之前,都會先由內閣閣臣把批閱建議寫在紙上,並且貼在奏摺的上面,作為給皇帝的參考。
如果皇帝看過之後確認無誤的話,就可以直接按照閣臣的意思傳下&ldo;聖意&rdo;。
若是皇帝認為閣臣的票擬上頭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皇帝就會御筆硃批,對票旨進行改動,甚至是全盤推翻。
當然,一般來說,內閣大臣都是皇帝的心腹,和皇帝的政見都是比較一致的。
如果是在比較重大的事件上,皇帝的想法和內閣大臣產生了分歧,內閣就會舉行集體會議,共同商議此事。然後由首輔出面,集合內閣的意見,再與皇帝商議,以達成共識。
裴清殊知道皇帝和目前的內閣大臣行事風格都是較為保守的,若是想讓皇帝真正接受他這個接班人,一開始就不能太過激進。畢竟現在,還不是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大施拳腳的時候。
所以在他正式登上皇位之前,裴清殊不打算做出什麼太大的變革,以防生變。
在他試著批閱了一段時間的奏摺之後,無論是內閣還是皇帝那邊都覺得十分滿意。
這樣一段時間之後,皇帝就開始帶著裴清殊上大朝會,讓他在旁聽政了。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和以皇子的身份上朝,感受完全不同。
雖說皇子不同於一般的官員,地位超然,但大齊的皇子太多,皇帝基本上是把兒子們當成官員使的。
過去裴清殊上朝的時候,就是按照他官員的品級站在人堆裡。每次大朝會,他天不亮就要起來,急急忙忙趕進宮之後,還沒辦法立即見到皇帝,要等好久才能等到大朝會正式開始。
現在就不一樣了,等文武百官都進了宣政殿之後,裴清殊才會在太監高聲唱出&ldo;太子殿下駕到&rdo;之後,出現在眾人面前。
這時,百官要向裴清殊行大禮,高呼&ldo;太子殿下千歲&rdo;。
等他免了百官的禮之後,皇帝才會出來。裴清殊再和眾大臣一起,向皇帝行禮,然後在皇帝左手邊下首的位置上落座。
整個大朝會上,只有皇帝和太子是有座位的。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雖然身體上不那麼累了,不過裴清殊坐在上面,總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被人盯著,所以也不敢亂動,心理上比過去還要緊張。
但更多的,還是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