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4/5 頁)
堂中褚武將心中冷笑,聲勢?打仗光靠聲勢麼?
不過樑濤此舉已是十分妥當之舉,遼東也不過十萬兵,如此也算是盡了勤王的全力了。
梁濤此舉也算將遼西走廊腹地的兵抽掉了個乾淨,若是再有一部建奴從大淩河防線或是從山海關背後直插而入,那麼遼東就算是丟了!
諸官員無異議,這不是第一次應對建奴韃子入關了,也算是有了些經驗,一切也要好辦許多,也迅速了許多,各部軍兵聞令急急起調,應令而西入山海關或是駐兵各處,整個遼東的戰爭機器很快運作了起來。
無數的後金兵瘋狂的退了下去,延慶衛下轄的內長城的城頭,無數大明士卒疲憊的靠著城頭跌作在了地上,他們渾身或是流淌著的鮮血絲毫不能使他們注意到自己身上無盡的傷痕和疼痛。
殘陽如血,屍橫遍野。
延慶內長城乃是拱衛北京城的最後一道有力的屏障,然而雖然前幾年因為建奴第一次入關的緣故這裡的守備力量增強了很多,且這城頭也加固了不少,然而如今的後金也一年一年與明軍的攻城戰之中所積累的經驗卻也是今非昔比了。
後金的強攻很大使得這座並不十分堅固的關口搖搖欲墜。
第一百四十章 兵部尚書張鳳翼
延慶衛此時的總指揮乃是朝中兵部尚書張鳳翼,他是明朝真正的兵部老大,那宣大總督張宗衡、薊門保定督師劉挺雖然亦是兵部尚書,然而他們只是掛銜,然後才能名正言順地指揮地方上的軍事,並非是一個兵部有幾個大佬。然而他卻也不是帥才能將,除了督率北京和各地的大軍死死守住之外,卻無半點辦法。
除此之外,他還在做一件貽笑大方又“流傳千古”、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他眼見後金兵勢大,不敢與之多戰,卻又怕自己兵敗步了那些前任兵部尚書們的後塵--抄家滅族,或是全家男子淪為奴、女子淪為娼,於是日服大黃藥,想讓自己死在兵敗之前,這樣便能用自己的死來保全全家老少的性命。
這當真是唉!
無數的親王大軍從各地風風火火卻是雷聲大雨點小的開赴京畿,然而真是奇怪,這北京城裡本就有二三十萬軍隊,面對人數不過十萬的建奴,尚有城牆紅衣大炮之利,竟然還要集天下之軍前來勤王,這當真是當真令人可笑之。
聞詔起兵北上之軍不下百支,然而若論這些各地勤王之軍那幾支最為精銳,那就是四川秦良玉的白桿兵、遼東梁濤的解難軍、三邊總督洪承疇的洪兵,及山西曹文昭、昌平尤世威、薊鎮王承胤、保定曹鳴雷、山西王國樑、固原楊麒、延綏吳自勉、臨洮王承恩、寧夏尤世祿、甘肅楊嘉謨,其所將皆諸邊銳卒,還有之前因為基本剿滅了為禍山東一載的孔賊而士氣略有提升的山東朱大典下轄各軍,其餘均是碌碌。
一抹燦爛的氣息從天邊升起,延慶長城上的明軍士卒紛紛從冰冷的兵器裡頭十分疲憊的爬了起來,而城牆對面的後金士兵卻是個個精神抖擻,絲毫沒有連日大戰的疲乏。
皇太極冷冷的望了一眼眼前這座擋住他大金鐵騎前進道路的這段所謂的長城,他們這群明蠻子,真不知道他們的腦袋是什麼做的,前幾年來的時候城牆是這個樣子,又矮又低又破,原本以為怎麼著朕的大金兵來了一次這邊的防務要加強了許多,誰知道,唉,除了隨隨便便用不知道哪裡搞來的泥瓦磚頭疊高了點,又加了幾處箭樓,唉…真是這群漢人的祖宗常言吃一虧長一智,可這群明蠻子倒好不過倒是幫了我大金的大忙啊!
明朝的長城其實是宣府、薊門一線,而這段延慶內長城乃是古長城,原本在明朝建立了宣大薊門防線之後這裡成了大明腹地,是以防線並不堅固,要不是前幾年後金入了次關,朝廷對關門防務重視了起來,而這裡能被前朝乃至前前朝選為長城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