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第1/2 頁)
就像把手槍交給生死與共的搭檔一樣,邰偉用力把勺子塞進方木手裡。
&ldo;夥計,我們得幹下去。接下來還有幾個被害人我不知道,但是我們一定要儘可能地在他殺死更多人之前阻止他。不要去想那些已經死去的人,死了就是死了,他們誰也不會因為你的內疚而起死回生。這就是你的命運,方木,擁有比別人更多的天賦,就有比別人更大的責任。逃避是沒有用的,抓住那個兇手,就是對這些死者最好的安慰。而在此之前,&rdo;他把飯盆往方木面前一推,&ldo;你最起碼要保證自己不被餓死!&rdo;
方木看著自己面前還在微微冒著熱氣的飯盆,又看看錶情嚴肅的邰偉。
兩個人沉默的對視了幾秒鐘,方木終於接過飯盆,大口地吃起來。
媽的,真香。
吃完飯,方木跳下床作了幾下擴胸運動,感覺胸中的悶氣都隨著呼吸一瀉而出,整個人清爽了不少。
方木向邰偉簡單談了自己的想法(儘管躺在床上,被內疚和憤怒整整折磨了一天一夜,方木的腦子還是在圍繞著案情緊張地轉動著)。在他看來,兇手之所以把矛頭指向自己,肯定與自己參與過的案件有關。儘管邰偉所作的一切沒有徵得方木的同意,但是他也認為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思路。
&ldo;另外,關於數字,我想應該是有特殊意義的。&rdo;
&ldo;哦?你指什麼?&rdo;邰偉來了精神。
&ldo;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生了5起殺人案,而受害者卻有6個。&rdo;方木扳著手指,&ldo;而兇手在現場留下的數字密碼,是按照從1到5的順序排列的。當初我留意到這一點的時候,我覺得很奇怪,因為如果數字與死者的數目相符的話,可以表達一種炫耀或者挑釁的心態。而與作案次數相符,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兇手在意的並不是受害者的人數,而是做案的次數,或者說是模仿的人數。所以,這數字應該是一個固定的數字,或者說,兇手早就考慮好了要模仿的人數。因為,&rdo;方木頓了一下,&ldo;如果是考試的話,這考試總會有結束的時候,那時,就可以考察我究竟有沒有透過考試。&rdo;說完,他平靜地看著邰偉,笑了笑。
邰偉看見方木嘴角的微笑,卻感到徹骨的寒冷。
從小到大,邰偉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考試,卻沒有一次考試讓他感到這種發自內心的恐懼。
就好像在你面前放一張試卷,要求你用筆蘸著鮮血判斷對錯。判斷對了,考試結束,皆大歡喜。判斷錯了,就會有一個人(也可能不止一個人)在這世界上消失。
而還沒等他們意識到這是考試,前五道題已經永遠不可挽回地被打上了鮮血淋漓的&tis;。
&ldo;那,這數字到底是幾呢?&rdo;
&ldo;7、9、11。&rdo;方木沉吟了一下,&ldo;應該是個單數。不過11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那樣犯罪週期就太長了,他應該急於跟我分個高下,等不了太長時間。7。&rdo;他若有所思的點點頭,&ldo;7的可能性大一些。&rdo;
&ldo;為什麼是7?&rdo;
&ldo;我是個心理畫像者。大概他想跟我來一次心理上的較量。而在心理學上,7被認為是一個具有魔力的數字。&rdo;
&ldo;魔力?&rdo;
&ldo;是啊。一般情況下,人對數字的記憶範圍大多在7的前兩位和後兩位之間。也就是說在5位和9位之間。超過9位,大多數人就會對數字記憶模糊。所以大多數人在記憶一些比較長的數字的時候,都傾向於把他們分段記憶。比方說圓周率。此外,人類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