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5 頁)
真是玄妙,答案如何呢?能解出這道題的人又是誰呢?他看好戲地想著,今天的收穫基本上已經得到了,就放鬆地繼續看戲吧。他是沒有那個慧根和悟性的人,只對銀子感興趣。
西側戴帽子的男子,輕輕地笑了起來,興味地問:“你們說,他是在質疑佛法嗎?”
“主人,不知是誰問出的這個問題,這似乎是一道死題嘛!越想越糾纏進去了!”
右側豪華的坐席內,本是昏昏欲睡的貴族們,也打起了精神,像是終於來了興致地等待著答案。聽佛家傳法,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在這佛謁悟禪了,否則,他們要無聊死的。
其中最豪華的席位,是當今皇帝的弟弟…景王爺,掌管三軍,他的到來,讓許多朝臣亦爭相來此,故而造成了今天特殊熱鬧的景象。
“明鏡大師,我若解了這道題,可否提一個要求!”
一個清雅純淨的聲音,突兀地響起,所有的人將視線集中到一抹瘦弱的身影上,那是一個少年的儒生。
明鏡無緣大師雙目如電,眼裡閃過一絲訝意,含笑回道:“小施主,貧僧不是明鏡,是明鏡無緣!說說要求吧,能解此題,當然可以提!”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只認識名出此語的‘明鏡’大師。”少年儒生抱著一個長長東西,用布嚴實地包裹著,不為所動,堅持已見地回答。
明鏡無緣大師鋒利如劍的劍眉幾不可見地微微一挑,迅速垂下眼簾,一聲長長地佛號出自口中,神情安詳地回道:“出家之人,四大皆空,無人無我,心無點塵。名號僅是外在之物,小施主隨意稱呼便是,是先解題還是先提要求,亦隨小施主選擇。”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是死。”紜菩平靜地回道,步步緊逼,聲音仍是平靜柔和,卻使人感覺到了那股凌厲之氣。
所有的人,都好奇地打量著這個默默無聞的少年,對於他的敏捷反應,暗自驚訝,能將一代大師逼得只守不攻,讓人不可小覦。
“阿彌陀佛!小施主好深的彗根!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明鏡無緣睜開睿智幽深的眸子,深深地打量著臺下的少年。
“明鏡大師,好個‘非法法也’、‘不了了之’,大師似乎對此執行得異常徹底。佛家旨在修世,追求萬物在心,以超脫今世。道家旨在避世,追求無牽無掛,以修行今世。大師身在佛家,卻在修行道家,好個四大皆空,不拘泥於形式。”一番話凌厲的話,說得眾人倒抽口氣,明顯地感覺到來者不善。
明鏡無緣微微地一笑,讚賞地點了點頭,並不生氣,朗聲說:“小施主,貧僧受悟了!時至今日,才清楚佛、道兩家的淵源。可否提要求了?”
“如果我解了此題,我希望彈一首曲子給明鏡大師和天下人聽!”紜菩淡定地回道。
“相信以小施主的慧根,所彈之曲,必是天籟,解題吧!”徹悟大師適時地出面,緩和現場怪異緊張的氣氛。
紜菩聽著耳盼傳來的慈祥聲音,臉色緩和了一些,微微行禮,溫和地說:“佛法常說空和不空,其實,空即不空。空者是無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業。雖知無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業,故空而不空。雖努力作救世之事業,而決不執著有我,故不空而空。真正的佛法,必須先向空上立腳,再向不空上作去。豈是一味地說空而消滅人世?”
“妙!極妙!”徹悟和明鏡無緣同時讚道,讚賞地看著臺下的少年。
“徹悟大師,晚輩所彈之曲,若擾了寺院的清靜,還請海涵!”
“小施主佛緣深重,自古琴和茶,是修行之人必備之物。圓明,將小施主請上來臺來。”徹悟大師慈祥地說 從心地裡喜歡上這個奇特的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