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2 頁)
但要是周圍沒河或者魚難抓的話,她空間裡的魚也不能光面正大的拿出來啊。
真是頭疼,她雖然好一點,但還是面臨著糧食危機,或者可以說衣食住行乃至以後的發展,到處都讓人頭疼。
林暖暗地裡思忖,面上倒是不漏分毫,等饅頭烤好了,她也很自然的只掰了半個,另外半個給了一起來的左雲。
華國人向來喜歡在飯桌上談話,一起吃了一頓飯,大家也都相互認識了一下。
知青院裡面的兩個女知青一個叫楊柳,是個川妹子。另一個叫劉芳,就是濱市本地人。再加上京市的林暖,和滬上的左雲。
剩餘的男知青那個老大哥叫李衛國,一般大家都叫李哥,已經下鄉四年了,倒也是京市的人。還有兩個小夥子二十出頭,都是陝省那邊的人,也是老鄉,一個叫王衛軍,一個叫王擁軍。再加上新來的蘇市那邊的劉紅軍,就是男知青的構成了。
李衛國吃飯的時候順便講了一下知青院和齊家村的一些規矩。首先知青院裡面每個人的糧食都是隊裡按工分算發下來的,家裡自己補貼的自己吃,林暖他們沒有工分就要先問隊裡借糧食,等收過夏糧了或者秋收了之後是要還上的。
另外每個人都要上工,由生產隊長也就是剛剛帶他們過來的葛叔負責分配工作,工分要是不夠的話,年底還要用錢買。
知青院裡面幾個大男人都不太會做飯,只有老大哥李衛國來得久了,自己住過一段時間,還能湊合一下。但是平時都是三個男知青輪流撿柴火,兩個女知青輪流做飯。而糧食也是每天早上各自交一部分給當天做飯的人。要是想另外開小灶,就得自己撿柴火,自己做。那些調味料什麼的也是自己加自己的。
現在東西少,平常蒸餑餑煮湯都是不放油鹽的,都是自己吃自己的醃菜,想加油鹽還得自己加。
其實說白了做飯這事也挺簡單的,大家難道不知道自己的糧食是多少嗎更何況每次都是做飯的人最後一個選餑餑,也就沒什麼了。
而這麼簡單的飯其實幾個男知青也能做,不過是照顧女知青不做撿柴火的活罷了。
林暖明白裡面的小九九,她也不想做飯,去山上撿柴火的話,她有空間還能做做弊。做飯的話實在是不想燻黑自己的臉。
因此林暖主動提出來,&ldo;李哥,我就不做飯了,我年紀小,才剛十六,初中畢業就下鄉了,在家裡也沒做過飯,我跟著大家一起撿柴吧。&rdo;
眼看李衛國眉頭皺起&ldo;你才十六啊!柴火太重了,要不你先和楊柳,劉芳兩個學著?&rdo;
&ldo;沒事,李大哥,不是輪流撿柴嗎我人小,但是每天撿一點也就夠了。&rdo;林暖覺得自己堅決一定要撿柴,這樣每天能自己上山,有個私密的時間段,也能加加餐補一補。
&ldo;那也行,那左雲你跟著做飯行不?&rdo;李衛國又問。
&ldo;好。&rdo;左雲輕輕點頭應下。
至於劉紅軍,自然是歸入撿柴一列。
知青院裡面的事情大概也就掰扯清了。林暖打算先回去整理東西。
她只帶了一床被子來,但是這被子挺大的,她用床單一鋪,完全可以半墊半蓋。但是林暖總覺得睡土炕太硬了。
而且這被子大是大,其實相對而言也挺薄的。反正也沒人知道她行李裡面有什麼,林暖索性把被子折了一下當鋪蓋,又拿了自己空間裡的藍白格子床單,和一條羊毛毯出來。
實在是因為被罩的顏色都太新穎超前了,沒有合適的。只能拿一條咖啡色的毯子先將就著。等有空去買點布新作一個被罩。枕頭也只能先將就用原主的,但還是找了條素色的毛巾當枕巾先用著。
至於那和土炕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