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3 頁)
從南昌起義開始到1930年末,共產黨領導的武裝起義部隊,已在13個省的300餘個縣內,建立了大小15個革命根據地。革命武裝已達13個軍,紅軍總人數達62700 餘人。紅色區域已達幾千萬人口,並在各根據地普遍建立了人民自己的紅色政權。
1930年春,因周恩來去蘇聯,李立三主持黨中央日常工作。當時國內爆發了蔣介石同其他幾派軍閥的大混戰。李立三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認為可以乘機奪取全國的勝利,於是從6月至9月間,要求大城市的地下黨都組織暴動,調全國紅軍攻打大城市。這一盲動路線在實踐中很快碰壁,紅軍和地下黨組織都受到很大損失,李立三隨後也被免職並被派往蘇聯學習。由瞿秋白回國主持工作並糾正其錯誤。
這一年,劉伯承、劉伯堅等從蘇聯學習回國。劉伯承組織葉劍英、左權等人一起翻譯帶回的蘇軍各種條令,同時為中國紅軍確定內部的稱呼。
劉伯承在舊軍隊中任職多年,一向痛恨等級森嚴和對勤務人員的歧視。於是,他確定紅軍中的&ldo;司令&rdo;後面要加一個&ldo;員&rdo;,將舊稱呼&ldo;護兵&rdo;、&ldo;勤務員&rdo;改成&ldo;警衛員&rdo;、&ldo;公務員&rdo;,將&ldo;伙伕&rdo;改成&ldo;炊事員&rdo;……這種稱謂一直沿用到今天。
劉伯堅,先後任軍委秘書長、紅軍黨校政治部主任。此時,蔣介石將中原大戰中被他打敗收編的西北軍主力第二十六路軍,調到江西&ldo;剿共&rdo;,並由中央軍在後面督戰。這種&ldo;一石兩鳥&rdo;的毒計,激起西北軍官兵極大憤慨。中央軍委馬上派劉伯堅主持策反工作,終於使該部17000人在寧都暴動,並編為紅五軍團。劉伯堅隨後擔任該軍團政治部主任,將這支部隊改造成中央紅軍的主力之一。
為加強全國蘇維埃區域的領導和工作指導,中共中央決定在中央蘇區成立中共蘇維埃區域中央局。並決定以周恩來、項英、毛澤東、朱德、任弼時、曾山等9人組成,周恩來為書記。1月15日,中共蘇區中央局在江西寧都市正式成立,由項英代理書記,並發布了第一號《中共蘇區中央局通告》。這一天,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同時成立,主席項英,副主席朱德、毛澤東。2月17日,軍委設總政治部,主任毛澤東。3月,成立軍委總參謀部,朱雲卿代理部長。6月20日,毛澤東改任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項英任副主席,周以粟代理總政治部主任。
紅七軍在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等領導下,從廣西境內出發,歷經桂、湘、粵、贛4省,用10個月的時間,轉戰七千裡,終於實現了&ldo;會合朱毛紅軍&rdo;的願望。此後,編入紅三軍團序列。
中共中央總書記向忠發於6月22日在上海叛變,中共中央機關遭到破壞。這時,臨時主持中央工作的王明,準備去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按照中央原定計劃,準備去蘇區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在此情況下,根據共產國際遠東局的提議,在上海成立臨時中央局。在王明的安排下,博古(秦邦憲)成為臨時政治局委員,並任中央常委,主持中央工作。
11月1日,在中央代表團的主持下,中央蘇區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會議在《政治決議案》 中說,&ldo;蘇區黨的最嚴重錯誤就是執行了立三路線&rdo;,在土地問題上&ldo;犯了富農路線的錯誤&rdo;,並提出&ldo;反對狹隘的經驗論&rdo;、&ldo;反對農民的落後意識&rdo;、&ldo;反對黨內目前的主要危險‐‐右傾&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