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2/2 頁)
盡的。沒有共產黨人,革命是不會成功的。&rdo;劉伯堅在臨刑時向敵人要來紙筆,在寫給兄嫂的遺書中說:&ldo;我為中國革命沒有一文錢的私產,把三個幼兒的養育都要累著諸兄嫂……&rdo;
父輩們面對敵人冒煙的槍口、帶血的刺刀,在倒下之前,胸中仍牽掛著革命,也牽掛著自己的兒女。但去的,是這樣從容地去了;留下的,正如毛澤東所說:&ldo;他們並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上爬起來,楷乾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他們又繼續戰鬥了。&rdo;父輩們用這種為民族大業不惜血灑疆場,無私無畏,甘願奉獻的革命精神,譜寫了&ldo;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rdo;的歷史篇章,給子女們留下了終生不滅的影響。
歷史同現實有著無法割斷的聯絡,現實是由歷史演進而來的。由於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在思想道德文化等精神領域,歷史積澱的重量和影響更加顯著,這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我們只能正視,而不能迴避。但這絕不是說&ldo;龍生龍鳳生鳳&rdo;,而是說歷史給了革命先驅的後代一個特定的環境,提供了成才的良好條件。究竟能不能成才,關鍵還在於他們自己後天的努力。本書中所列舉的大量事實,足以證明家庭影響、早期教育和後來的人生道路是密切相關的。
陳延年、李葆華、毛岸英、劉允斌、葉選平、劉虎生、葉正大、羅西北、朱敏、彭士祿、任遠志、聶力、蘇河清、瞿獨伊……這些先驅者的後代大都出生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們降生人世後,又多數寄養在老百姓家裡,當過放牛娃、童養媳;有的童年、少年時和母親一起坐過監獄;有的出生在監獄裡、戰場上、長徵路上、驢圈裡……還有很多孩子丟失了、夭折了……所以,革命前輩們曾大聲疾呼:&ldo;我們這代人的犧牲,原為了下一代的成長,我們斷不許我們自己的孩子,再遭受敵人的損害!為了民族的命脈,我們應立即實行保護與培養中華民族的繼起主人。&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