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異域客人(第2/3 頁)
供人們享用。”
後來,在南北朝時期的後梁,有一位名叫韋琳的京兆人,被迫南遷至襄陽。在天保年間,他擔任舍人,博覽群書,才思敏捷,善於閒聊調侃。他曾經寫過一篇諷刺時人的《〈魚旦〉表》,文中寫道:“小臣〈魚旦〉稟告:近日收到任命書,將小臣封為粽熬將軍、油蒸校尉、臛州刺史,同時依舊保留著臘制的職責。小臣惶恐接受命令,內心忐忑不安。眼看就要被投入熱鍋,輾轉掙扎,恐懼萬分。小臣自覺滋味不如夏日鱔魚,品質羞於冬日鯉魚,常常擔憂被人詬病年老遲鈍,也害怕遭受鱉甲嘲笑。於是,我一直躲在湖泊深處,棲息於汙泥之間,未曾料想能得到如此殊榮,受到提拔,得以躍上華美的宴席,躋身玉盤之中。身處豪華盛宴,榮幸享用象牙筷子夾持,沐浴在紫篝之熱,感恩黃腹之暖。即將在姜蒜調料的翻滾中躍動,濃汁一淋,便是菜餚成排。我在綠色的醬汁中翻騰,進入鮮紅的唇齒之間。對於這份厚重的恩寵,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報答。現恭敬地上呈此表,表達我衷心的感謝。”皇帝看完回覆:“你的上表朕已詳閱,深知你身為池沼中的貴族,陂渠中的英傑,你肥美滑嫩的名聲早已傳揚在外,完全配得上這樣的重任,無需謝恩。”
當今社會,豪門世家的餐桌上不乏各類特色美食,其中有蕭家祖傳的餛飩,湯汁清澈,瀝去多餘油脂,甚至可以直接泡茶;庚家出品的粽子,色澤潔白如羊脂美玉;韓約大師巧手炮製的櫻桃餡餅,顏色鮮豔持久不褪;還有人能做出冷胡國特有的烤魚膾、鱧魚肝、連續蒸煮的雜草以及草皮編織的索餅;而將軍曲良翰更是擅長燒烤,他做的駿馬鬃毛駝峰炙堪稱一絕。
話說在唐朝貞元年間,有位神秘的將軍家,據說他們家的烹飪技藝超群,秉持著萬物皆可入口的理念,關鍵在於火候掌控和五味調和。一次,他們居然修復了一件破損不堪的胡國盾牌,經過一番料理後,這塊看似廢料的物件搖身一變,成為了一道極其美味的佳餚。與此同時,江湖上還流傳著道教學者陳景思講述的一段奇聞:宮廷使者齊日升擅長培育櫻桃,每年五月,他養出的櫻桃儘管表皮皺縮如老化的柿子,卻能牢牢掛在枝頭不落,而且口感絕佳,鮮甜程度是普通櫻桃的好幾倍。人們對他的培育方法摸不著頭腦,充滿了好奇與疑惑,使得這件事愈發顯得撲朔迷離,充滿懸疑色彩。
在盧城東方,矗立著一座神秘的扁鵲墓,據傳在魏晉時期,這裡的醫者們以酒肉祭祀,祈禱得到醫學上的啟示,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被譽為“盧醫”的針灸大師。
那時,有一個來自句驪國的異域客人,他的針灸技術神乎其技,他甚至能將一寸長的頭髮剪成十幾段,再用細針一一穿過,以此證明頭髮內部其實為空洞。他的技藝之精湛,令人歎為觀止。
大唐太宗年間,王玄榮將軍擒獲了天竺國王阿羅那順,並帶回京城,同時還帶來了一位名叫那羅邇(或稱那羅邇娑)婆的神秘術士,據說此人壽命已達二百歲。太宗皇帝對此深感驚奇,便在金飈門內為他專門設立寓所,並命兵部尚書崔敦禮監督其煉製延年益壽的靈藥。那羅邇婆講述了婆羅門國的一種神奇之水——畔茶佉水,它源自深山中石臼內,呈現七種色彩,溫度各異,既能溶解草木金鐵,凡人手指觸碰便會潰爛。要想取得此水,需將駱駝頭骨沉入石臼,再將水倒入葫蘆中。每當畔茶佉水現世,都會有石柱化成人形守護在一旁。若是當地人洩露了水源秘密,便會遭逢不幸。他還提到了另一種名為沮賴羅的藥材,生長在崇山峻嶺的石崖下,山腹中有一石孔,孔前有一棵類似桑樹的樹木,孔內有一條劇毒大蛇守護。獲取藥材的方法是先用大箭射中樹葉,樹葉落下後會有烏鴉飛來接住,這時眾人再射殺烏鴉,即可取到樹葉。然而,這位神奇的術士最終卻在長安逝世,留下了諸多謎團。
荊楚之地有一位道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