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 頁)
前來弔唁過一次,後來兩家才漸漸沒了聯絡,自從端木太爺八年前去世後,兩家這才徹底斷了訊息。而在端木太爺一家子回京的當年,端木政的長子,卻得了一場風寒沒了,幾年後,供鄉又遭水患,莫家一家子老小都衝沒了人,莫氏自從失了長子,身子便不好,聽著這訊息更受不住打擊,不久就病逝了,留下年僅三歲的兒子,正是要娶你過門的四少年。
莫氏去世的第二年,端木夫人為端木政,續娶了定安伯府錢家的七姑娘,生下了一雙龍鳳胎。端木太爺的嫡次子,娶的則是長平伯府周家旁系的三姑娘,這周氏只生下兩個女兒,即二房的大姑娘與三姑娘,大姑娘嫁給了護國公嫡孫,三姑娘三年前被選入宮中,當了從五品容華,去年也歿了。周氏無子,只能過繼庶長子於膝下。
端木太爺另還有三個庶子,也算是子孫繁茂……”
杜婉婷聽著母親說這麼多人,已經是一個頭兩個大,兩眼昏花,至於端木老太爺三個庶子的後人,估計她要用筆來記了,好在杜夫人也沒詳說那三人。
掰了瓣蜜桔,仔細清著桔瓣外的皮絮,笑著遞給母親,心裡暗暗想:這位四少爺是侯爺的嫡子,但自幼沒了母親,而這繼母自己又生了兒子,多少就會對他會有些忌憚,為了自己的兒子,自然就不希望他娶的妻室,孃家太過顯赫。按理這般顯赫的世族是不會娶一個商戶之女,因而自端木家老太爺故後,榮慶侯府提都沒提起這親事。如今提起,只怕是這繼母借她降了四少爺的身份,皇商之女的身份,高不過京中達官貴女。
讓堂堂侯府嫡子娶個皇商之女,依著這三年來,對這個架空王朝的習俗的瞭解,應該是不合‘門當戶對’這條,但有老太爺的金口,沒人敢說諱了禮。只是這京裡各世家的關係定是盤綜錯節,所謂朝中有人好辦事,杜家在朝中卻沒有人,將來便也無人幫襯端木家四少爺在官場說話;端木家雖說留著爵位,但當今陛下沒提出恢復食邑,便是還未入得聖眼,即便子孫想蔭個官身,只怕也要費一番周折,沒有幫襯,靠自己只怕很難,唯有科舉一途;再則,世人認為商女,舉止言止、禮教定不如世家女那麼標準,一旦出了醜,就將成為京裡大家小戶,茶餘話後的笑料,久而久之,可能被傳的不堪,到時這位四少爺面上也是無光。
“如果女兒猜的沒錯,這四少爺應該還未封為世子吧。”杜婉婷看似漫不經心的問了句。
這三年,她一邊聽從母親安排,學琴棋書畫,學管家,為了更有資本當好米蟲,關於這世界的知識,在不勞心費神的前提下,能學的她都學。母親身邊還有個文嬤嬤,時常給她說大宅門裡的爾虞我詐,她從來都只評誰的手段高明,卻不會說誰對誰錯,大宅院裡的女人,不過是謀生謀情,謀一席之地罷了。
幾年下來,杜婉婷倒也小有成就,在父親與哥哥生意遇上困難時,還會難得勤快的旁敲側擊的出些個小點子。
如今即便讓她評說端木家,也說不上來誰對誰錯,這四少爺若要正嫡子之名,天經地義。但那繼母也是伯府姑娘,即便如今不甘於人下,想為自個兒的親兒子謀個好前程,你能說她錯嗎?只能說勝負各憑本事罷了。本以為這些只是故事,不想自己卻將要面對。
杜夫人聽女兒這麼說,知道她曉得了這家子院中的複雜,心裡自然因女兒的聰穎早慧感到欣慰自豪。
可想想女兒以前是在家人身邊,萬事皆好,將來卻要在那樣的環境中生活,想到這,杜夫人又有些後怕的落淚:“四少爺還沒被封為世子,只是這祖上定下的姻緣,拒絕不便,而且你父親說,榮慶侯的四少爺,是太爺一手帶大,太爺自己吃了一虧,見兒子也不頂事,便很是看中這孫子的教育,自他出生,太爺的心思就全花在他身上了。想來他應是要比府裡其他子孫更有心上進些。”
杜婉婷自已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