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火起(第2/2 頁)
人,很多事情兩人都一起商量過。
當時聽到海匪訊息的時候,楊巡使可是吃驚不少,他這個巡察使可不是簡單的文官,不但在青州做過一任縣官,剿滅過境內的山匪和強盜,採取多項措施快速安定了縣內民眾,還在隴州任過通判、知府以及邊軍副巡使等職位,在面對異民族的侵襲和爭執中,立場堅定,敢於出手,面對很多繁雜多變的局面,往往快速及時進行了處理,是一位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能吏,得到了當時朝中重臣於瑞於公的看重。
楊巡使在跟董大人商討後,已經初步判斷,這次海匪的偷偷潛入,應該就是揚州境內一些不安分勢力勾結海匪來對付官府的,如果沒有任何防備,一旦海匪裡應外合,到時整個揚州都會遭到海匪的劫擄,對揚州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兩人都知道,要是現在就對相關人員進行搜捕,查出內應不是問題,可海匪雖然沒有了內應,但是他們同樣也會更加謹慎,也有了防備,他們的陰謀就會重新謀劃,對付他們也會更困難。對於目前的揚州來說,剿滅內應不算最好的應對策略,所以兩人分析了一番,決定引蛇出洞,再關門打狗,不但要讓海匪內應感覺不到洩露了秘密,還要讓他們在計劃好的時機按部就班的實施,這樣,整個海匪都在掌控之中。
這才有了,揚州一系列的變故,楊巡使的原話就是,既然看不清楚,那就加一把火,把雜亂的東西燒一燒,總有一些頭緒會被燒出來。
賀知府和劉大人聽到這些,稍微鬆了一口氣。
松江縣衙,已經很晚了,縣衙後院的書房,一盞油燈,書桌後面的靠背椅上坐著一個年近四旬的中年人,方臉短鬚,面色憔悴,看著書桌上各地匯總的資料,正在發愁。
松江近一個月來先後遭到超過百人的大股海匪上岸劫擄十二次,幾十人的小群海匪更是多達幾十次,只松江一帶,被海匪殺害上百人,損失更是不可估量。
蘇州府上報蘇州巡察使官衙後,對松江的抗擊海匪情況很是不滿,已經幾次下文訓斥松江知縣吳令凱,讓他抓緊時間擴建民團,一定要把海匪防禦在陸地之外。
吳知縣手底下還有當地民團700多人,民團的戰鬥力本來就差,平時抓幾個蟊賊還行,對付海匪可就差遠了,往往幾十個海匪就把民團幾百人衝散了,他也是無奈,這些人說穿了就是一群農民,年齡差距大,身體素質更是參差不齊,很多人就是里長喊來湊數的。
他想著要是正規軍到了,那些防衛海匪的民團就可以撤下來,抽點時間整頓操練了,不說別的,至少在面對小股海匪侵襲時能有一戰之力,給當地百姓撤離留出時間。
沒過幾天,吳知縣接到了衛軍和鎮戍軍完成移駐的訊息,這才真正放下心來,趕緊籌措了點物資帶著縣丞直奔青江。在吳知縣心裡,鎮戍軍雖然人少,但是要比衛軍好打交道,畢竟鎮戍軍的組成人員大部分都是本地人,不像衛軍,雖然也都是揚州人組成,但是人員更加複雜,中高層軍官也是五花八門,哪裡都有,當然也不太好說話。其實還有一點,就是吳知縣認得鎮戍軍的這個姚遊擊,姚遊擊也是出身蘇州府,兩人是舊識,自然關係也很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