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1/5 頁)
完成。
建奴唯有選擇天寒地凍的冬天來襲擊,在大河已經不是障礙的情況下,才可以迅速進兵,而這時忠明堡已經過了秋收,建奴來襲幾乎沒有損失了。
建奴做好攻城準備需要多少天?黃家山島離這裡不過小半天海路,戰船上的火炮會跟建奴客氣嗎?這就是黃勝特意選在近海修建堡壘的原因,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矣!
因此黃勝認為有黃家人馬在,此地固若金湯,建奴來了就是送幾百首級後鎩羽而歸。
這一種堡壘配合城池的防禦手段,較好的杜絕了以往大明遼東的城池都是從內部被攻取的可能性,建奴應該不會傻兮兮來搶這個沒有具體意義的地方,他們消耗不起。
第二百六十八章:北方馬耕
由於勞力很多,主管建造的顧山海又給大家吃得飽,為了激勵大家努力工作,他宣佈了黃家準備留下八百戶在這裡屯守,如果出現傷亡黃家負責到底。
顧山海告訴大家,如果在忠明堡屯守時被建奴殺害了,黃家出撫卹銀五十兩每人無論男女老幼,屯田被毀了黃家免費提供口糧。
家裡的孩子黃家負責養到十五歲,老人黃家養老送終。
黃家的信譽在遼東可是無可挑剔,來這裡工作的所有人都相信黃家的承諾,他們還知道正在修建的城池以後就是自己的家園,人人都不遺餘力的下死力氣工作。
工程進展順利,不到一個月城牆就有了一丈高,有了這樣的半成品已經不怕建奴騎兵突擊了,後面的工程就會安全許多。
為了節約造價,忠明堡設計的城牆不高,只不過兩丈餘,也就是七米的樣子,這已經足夠了,因為堅固的南北兩個城門樓子是凸出城牆的,如同一個炮臺,完全可以和西堡以及東堡的炮火配合打到任何妄圖接近的敵人。
黃家由於開始裝備自家兵工廠生產重量大大減輕的鋼質火炮,黃勝認為太笨重淘汰下來的六磅、四磅銅芯鐵炮太多了。
然而守城火炮笨重一些無傷大雅,只不過安裝時麻煩一點點而已。
忠明堡南北城門樓子炮臺都裝備十門火炮,黃家去年解救的許多人就是炮手和水手,已經把原覺華島的炮手和他們混編了,安排八十人來駐守足以。
黃勝刻意培養的知識青年炮兵可不想讓他們駐守某地,因為萬一敵人根本不來攻擊他們守衛的堡壘,有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經歷實戰的機會。
計劃分給駐防的炮手們良田五十畝每家,讓他們的家眷住在東堡屯守,這樣的條件已經不錯了,駐守的軍人有基本軍餉每個月二兩銀子。
五十畝土地理論上能夠打超過六十石麥子,黃家只按照平均畝產收取三成作為保護費和所有的稅費,按理說屯民可以得到四十二石麥子,拋去成本應該可以有三十石可以賣軍糧。
黃家以市場價收購遼東屯民的產出,保底價每石七錢銀子,因此每家每戶不算軍餉年收入也應該超過二十兩紋銀。
勤勞的漢民還會套種許多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還會養家禽餵豬搞副業,因為這裡有軍民在生活,有購買力,他們只要勤勞完全能夠達到小康。
雖然三成的稅費很高,遠遠大於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納糧標準,可是黃家不會在自然災害來臨時還索要農民的糧食,會經過實地考察後反哺屯戶。
其實大明的土地政策很悲催,朝廷收不到稅費,大明的佃戶也得不到實惠,都進了那些官僚地主的口袋。
黃勝以後收田畝稅訂死了農民只要給土地收成的三成,而且不需要農民變賣成銀子繳納,直接交糧食,沒有人可以加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鬼伎倆,這樣就把許多盤剝的路子堵死了。
明朝的那些官吏把聰明勁兒都用在了坑農上,就簡簡單單一個收糧收物就是花樣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