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喜得甄氏(求票啊!)(第1/2 頁)
張燕手下的十幾萬眾,知道要去荊州時,許多人都表示不願意去。
連張燕也對李斜說道:“將軍,我這手下的兄弟都不太願意去荊州,我這要去了,拋下這些兄弟我也於心不忍。而且我也留戀常山這片山地,所以……我也不能跟隨你去荊州了。”
李斜撫著張燕的背笑道:“張將軍,其實我也希望你留在常山,日後我若領兵再來時,只希望將軍記得助我。”
他心裡早已想過,要讓張燕帶著十幾萬人離開冀州有些困難。而且要是帶著這十幾萬人到了荊州,劉表第一個就不同意了。
到時曹操也會和袁紹交好,先滅了自己。因此,帶去荊州的人也不能太多。
然後知道李斜的四條鐵律軍規後,又有許多人表示自己很難遵守,最後願意去荊州又表示能遵守軍規的人,只剩下七千多人了。
張郃倒是爽快,直接向李斜表示效忠,願意帶著那兩千人馬追隨。
這樣李斜就有了一萬人馬,張燕還給了李斜一千匹戰馬,組建了一支騎兵隊。
李斜讓趙雲訓練騎兵,又挑選了一千人讓高順訓練為陷陣營,張郃仍然帶領他的兩千人馬。
八月十八日,袁紹與中山甄家談妥之後,讓李斜去迎娶甄宓。
李斜沒有親自去,而是派了趙雲和夏侯蘭帶領兩千人替他去毋極縣迎接甄宓。
史書上寫的是無極縣,其實在漢朝時是毋極,到了唐朝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時才改為無極縣。
九月二十五日,去毋極迎接甄宓的趙雲和夏侯蘭回來了,還帶回來五百車糧食和五百斤黃金。
這讓李斜非常欣喜,這嫁妝送的倒還像樣。
當他見到甄宓之後,更是欣喜異常。
這真的是有烽火戲諸侯之貌,千金買一笑之姿。
不過當他喊出甄宓之名的時候,他傻眼了。
甄氏女對他說道:“我不是甄宓,我是甄榮。”
他馬上把趙雲和夏侯蘭找來,可是他們二人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還是甄榮將事情原委告訴了他。
原來甄宓今年才十六歲,袁家也只是和甄家定婚了而已,還要過幾年才能迎娶。
而且袁紹現在是冀州牧,在冀州的勢力自不用說,甄家也想和袁紹結成親家,好保自己一家在冀州更好的發展。
當袁紹派人來說要將甄宓讓給李斜時,他們蒙了,這還能相讓嗎?
後來瞭解情況後,甄家人想出一個主意。
甄家有三男五女,甄宓是最小的女兒,第四女名叫甄榮,容貌比甄宓還要秀美,只是聰慧不如甄宓。
甄榮今年十九歲,還未婚嫁,正好可以將甄榮嫁給李斜,甄宓仍然嫁給袁家二子,這樣就可以兩邊都不得罪了。
也因此,甄家才會給李斜送了那麼多的糧食和黃金。
其實李斜對於娶誰也不在意,如果不是袁紹提起,他也想不到要和甄家結親。
因為自己目前並不能在冀州發展,有沒有甄家也無所謂。
不過現在反正已經這樣了,甄榮容貌又這麼秀美,他也非常滿意,也就不再追究什麼,欣然接受了。
袁紹知道李斜欣然接受後,連忙催促李斜起兵南下荊州。
此前他已經表薦李斜為徵南將軍。
曹操接到袁紹的表薦,找來程昱和郭嘉商議。
曹操的意思是不同意,他先問程昱道:“仲德是何意見?”
程昱微笑著道:“公宜允許,如此李斜離開冀州,則公易得冀州。若李斜留屯冀州,而與袁紹合勢,則兗州危也。”
曹操卻有另一種看法:“若讓不直滯留冀州,讓他與本初相爭,我們再乘機取冀州,豈不更好?”
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