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部分(第2/5 頁)
見馮國安對陳爭這麼有信心,再加上導演剛剛親眼所見陳爭一拳的威力,想了想,果真老老實實地坐下,監督拍攝。
另外這四名日本武士,動作倒是並沒有山本龜一郎快,但陳爭也十分戒備,要知道這四個人分從四角圍上來,如果被他們使用一個什麼劍陣之法,自己就要倒黴了。
中國功夫常有這種劍陣,幾個人相互配合,往往能爆發出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幾個水平平庸的人,就能將一名高手困住。
但等這四名武士衝上來,陳爭就徹底放心了,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陣法,完全是各自為戰,四個加一起,不但沒有讓實力提升,反而還大大打了折扣。
只是憑藉著四把刀,胡亂招呼陳爭。
這種日本刀。的確鋒利不假,還有人認為,日本的武士刀,是世上最強冷兵器,這種說法甚至還甚囂塵上。
但在陳爭眼中來看。這種武士刀簡直是十二分的垃圾。遠不如中國刀劍。
說日本武士刀好的,無外乎也就是說武士刀是刀劍合體,又能劈砍又能刺,綜合能力完敗中國刀劍。但既然要比較。就應該先要知道,刀是做什麼用的,劍又是做什麼用的。
眾所周知,長槍是百兵之王,除了弓箭。任何一種冷兵器,在戰場上的作用,也無法與長槍的威力相比,這已經成為了眾人公認的事實。
但長槍難練,實在練不成的或者練不下去的,才退而求其次,選擇大刀。
但大刀的確比用長槍的武將差上一些,不但揮砍費力,而且很難變招。很難在百萬軍中的戰場上出入自由。
而至於劍,則是長槍的變種。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年刀,月棍,一輩子的槍,寶劍隨身藏。
這句話。其實就已經將這四種武器練習起來的難易程度,做了一個比較。
刀最好練,槍最難練,但槍不能隨身攜帶。故此行走江湖,隨身帶著一柄寶劍以備萬全。
劍的用法。也和槍一樣,以刺為主。再加上劍身的韌性,變化無窮無盡。
所以劍身同樣也和白臘杆子做成的槍身一樣,最強調的,便是它的柔韌性。
所以,根本沒有人把劍當成刀一樣去劈砍,就好像在戰場上,也不會有人拿著大刀像用長槍般刺人一樣。
說中國劍比日本武士刀弱,原因卻是不能劈砍,這不是好似拿著原子彈去和手術刀比鋒利一樣的比較麼?
拿著一種武器毫無用處的地方,去和另外一種武器的長處相比,這又有何意義?
說了劍,再說刀,刀的作用是什麼呢?
在冷兵器時代,槍適合戰場上的馬戰,手中槍,胯下馬,槍馬合一;劍是縮小了的槍,馬步是弱化了的馬,行走江湖,最適合小範圍廝殺;而則更適合在戰場上的步戰,也就是說沒有馬。
沒有馬,就算有功夫有馬步,但馬步畢竟不是真的馬,在人山人海的戰場上,無法騰挪,槍的威力都發揮不出來,況且武器太長,一旦緊身就被殺死,劍的靈活更發揮不出來,這種情況下,只有用刀來的實在。
槍,是個將軍用的,劍,是個俠客用的,而刀,其實是給小兵用的。
刀最本質的作用就是揮砍,所以,刀是需要靠重量吃勁來增強力度的,打起來大開大合,勇猛無前。
但如果是高手對決,沒有人原意這樣做,一動全身空門開啟,隨便對手怎麼反擊,自己立刻嗝屁著涼。
而日本的刀術,似乎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竟然還是雙手持刀。
事實上,中國劍法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雙手劍。這樣持劍,在戰場上武裝給士兵,比較有利,甚至一直髮展到了唐朝,演變成了唐刀。
日本武士刀也是據此演化而來,只是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