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當然,這也是我後來才知道的。蘇寒從來沒有掩飾過這一點,但也並不會刻意提起。
有時候想想覺得真是可笑。在蘇寒參加比賽和出道之初,乃至之後的很長時間,所有人都以為她是個連高中都沒有讀完的輟學生。包括我在內。
因為她那時候只有17歲,按照我們普通人正常的成長軌跡,正是讀高中的年齡。誰能想到,她口中的「暫時休學」,休的是攻讀博士的學業?
只是,天才和高智商並不能解決一切。她一路走來都伴隨著各種爭議。
我曾一度疑惑,蘇寒當初到底為什麼同意簽約莊周影視——尤其這並不是她本人的決定和選擇。
她是歌手出身,雖然莊周影視是娛樂圈的龍頭,但它主要深耕影視領域,在音樂製作方面並沒有太多涉獵。
事實上,如果一定要把我的疑惑往前追溯,我更加不明白的是,她這樣一個才貌雙全的天才,為什麼會選擇進入魚龍混雜的娛樂圈?
畢竟,高智商並不等於高情商,她並不適合這裡。
但後來我似乎明白了,當一個人看起來可以做任何事時,ta也許什麼都做不了。
哪怕這個人是個天才。
這是一句毫無邏輯的廢話。
但這也是我的真實想法。
7歲讀完小學,13歲完成所有初、高中課程,並順利被英國劍橋大學錄取,16歲完成碩士研究生學業,17歲在即將獲得她的第一個博士學位時,突然中斷學業,回到中國。
這種幾乎只存在於影視劇中的高逼格天才,離我們普通人是遙遠的,就像東方地平線上那顆最亮的金星,只能仰望。
蘇寒雖然沒有天才的孤傲,但卻有著大多數天才的另外一個特點——
孤獨。
我有時甚至覺得,她從來沒有快樂過。
要論證這個問題,也許我們先要討論一下,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那這篇文章就成了一篇哲學文,而不是小說。
未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只好跳過這個問題,只引用一位哲人的話來作為說明。
一位德國的先哲曾說,智慧愈發達,痛苦的程度就愈高,彼此之間成正比。一個人越具有超凡的智慧,越有清晰的認知,他就越痛苦。
這位哲學家,把天才,稱為,最痛苦之人。
所以,我有時候不知道該為蘇寒身為一名天才而高興,還是憂慮。
作者有話要說: 靜悄悄的開了現言新文,預感又會是一篇小冷文。
這篇可以算是《聽說》那一篇的姐妹篇,但兩者關聯不是很大,沒看過也不影響。
看過《聽說》的妹妹們也不用擔心,這篇我不會be哈。
有興趣想看《聽說》的可以點進我專欄找一下——《聽說愛情在夢裡來過》
冷得掉渣的那一篇就是了……
第2章
在這個圈子,作為一名新人,蘇寒的發展已經足以讓很多人眼紅,所不能避免的是,她的每一個動作,走出的每一步都伴隨著質疑的聲音。
如同我上面說到的,簽約莊周影視便是其中之一。
這大概還是第一次有藝人剛剛簽約經紀公司便引起如此聲勢浩大的浪潮,甚至有人在網路上發起了抵制活動,在她還未正式踏入娛樂圈之始,就面對讓她滾出娛樂圈的罵聲。
黑粉不辭辛勞地列出一條條所謂「罪狀」,指責她選擇莊周影視完全是為了錢。
最有利的證據就是,她參加《新歌聲》時,導師那個千篇一律的問題——為什麼選擇《新歌聲》的舞臺?
蘇寒當時的回答是:《新歌聲》的冠軍獎金是所有選秀類節目中最多的。
導師又笑問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