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路子錯了(第1/2 頁)
《尚書·禹貢》到底是誰寫的,現在已經沒辦法確定了。
以前的學者都以為《禹貢》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著述。
但是現在已被學界所否定,基本認為是後世戰國時期的文章,而且是戰國時魏人寫的。
而《禹貢》的內容呢?
簡單的說,就是一篇以“大禹”的口吻,來講如何治理天下山川水道的書。
其中講到了如何疏導黃河,正是從一處叫做積石的地方開始,直至疏通入海。
既然寫這篇文章的人是戰國時期的人,那他顯然是無法知道當年大禹治水是怎麼治的。
但是,他提出的梳理黃河的方法,卻恰好也是從積石開始,直至入海。
在喇家遺址出現之前,這件事可以不以為然。
但是現在確定了,四千年前積石峽這邊,曾經爆發過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洪水,而且時間和大禹傳說年代很接近。
那麼,事情的真相就又開始撲朔迷離了起來。
是否,在戰國時期,還有大禹當年治水的詳細歷史流傳?
所以這位魏國人才能窺探到大禹時期的大洪水發生經過,寫下了這篇疏導方案?
也或許,在戰國時期,還是有流傳一些大禹治水時的經歷,魏國的這位作者,只是將其整理進了《禹貢》裡,所以他才以“大禹”的口吻自居?
還是這篇《禹貢》就真的只是巧合,恰巧提到積石山這個洪水爆發的源頭?
現在的人已經無從得知歷史真相了。
孔文建提出了《禹貢》的事後,三位至少都是教授級別的高階研究員,紛紛沉默了下來。
每個人心裡都有萬千思緒飄過,但是卻都按壓在心裡。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太缺乏實證了啊!
如果,能夠真的證明出這場發生於四千年前的大洪水真的就是大禹治的那場大洪水。
那麼大禹治水就將成為真實的歷史,不再只是虛無縹緲的傳說。
那大禹是真實存在的,他的兒子啟,也可以有定論了。
再延伸下去,華夏的第一個封建王朝“夏”,也不再是沒有足夠證據可以證明的傳說,而成為真正無可置疑的信史了。
只要能證明大禹確實存在,那夏朝也就成為了能夠被證實的真實歷史。
至於大禹之上的三皇五帝,那不是現在的學者們能考慮的事情了。
在簡單的探討了一番後,李春潮和孔文建各自懷著亂七八糟的思緒,離開了地質工作組。
雖然說,此行他們解開了喇家遺址的毀滅之因。
但是這並沒有讓他們有撥開迷霧見太陽的感覺。
反而心頭升起了更大片的迷霧。
這場史前大洪水是否和大禹治水有關?
如果真的有關,那夏朝的斷代,是不是要推後170年?
夏朝的起始年代推後的話,後續商周的斷代被影響,又要如何才能理順?
種種問題,讓他們二人頭都大了一圈。
不過,這場大洪水的發現,還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了社科院考古所的駐地後,孔文建就將所有人都召集了起來,將地質工作組的研究情況,告知了大家。
果不其然,引發了一片驚呼。
正苦惱於如何將那碗小米麵條復刻出來的陳翰,也暫時將這個難題放到了腦後,興奮的與莊雲鵬他們討論起了這場史前大洪水。
毫不意外的,大家都將其聯想到了大禹治水,很是認同張承的推測。
雖然沒辦法一下子就拿出確鑿的證據,但是這顯然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既然這場史前大洪水已經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