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一章 老虎嶺水壩(第2/2 頁)
高,一百多米長的土壩,那可就不是個小工程了。
當然,比同期的埃及金字塔,確實還是沒法比的。
拿著幾張圖紙,孔建文詳細打量了一番後,說道:
“結合水壩的走向、壩體的儲存狀況及學術目的,確定考古勘探的基本方案。”
“為避免對壩體造成較大的破壞,勘探工作還是以洛陽鏟作為主要工具。”
“勘探工作共佈設四列探孔,大體成“井”字形分佈。”
“第一列探孔位於水壩頂部正中,方向與水壩的方向一致,間距5米或10米,個別探孔間距為20米,近東端的一個探孔因處於蓄水池位置向西平移15米。”
“二三列也如此行事!”
啥意思?
簡單的說,就是接下來陳翰等人,就要和石油工人一樣,打孔去了。
他們要在水壩遺址上,沿著水壩的痕跡,每隔著五米或者十米,用洛陽鏟打一個探孔。
一共橫縱要打三列,大約四五十個探孔吧。
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其實就是勘探整個大壩的位置,確定遺址的土層結構,算是一種考古先期的調查工作。
實際上,大部分考古專案,都是要先勘探,然後再進行發掘的。
一般只有那種盜墓被發現了,然後進行搶救性發掘的考古專案,因為已經確定了墓葬,並且是沒墓葬而非“遺址”,所以不需要再拿洛陽鏟勘探,可以直接開挖。
像這種五千年前的水利工程,也沒有被挖過,考古人員也不知道具體的情況,當然得打一大堆探洞,弄清楚詳細的情況。
還好,四五十個探洞的工作量實際上也不大,考古隊十多人,平均一人也就打三四個探洞而已。
就是這洞打的有點深。
但是結果還是很喜人的。
很快,陳翰等人就對這個大壩,有了一個模糊的判斷。
水壩的現存寬度應該約為545米,整體呈漫坡狀,坡度不大。
原寬度則近100米。
堆積也可分為五個大的層次,根據洛陽城帶出的泥土,可以判斷有灰黃色土、灰褐色土、黃褐色土、淺黃色黏土、青膏泥五個土層。
至於這五個土層,分別是哪些時期的,哪些土層又是屬於大壩的一部分,那就需要開探方進行詳細的發掘,才可以做出判斷了。
在前期考古調查和勘探的基礎上,孔建文確定了本次考古發掘的工作區域。
為減少發掘工作對水壩壩體的破壞,採取探溝解剖發掘的方式進行。
被命名為“t1”“t2”的兩條探溝,在孔建文的一聲令下,正式開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