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1/2 頁)
李綺節沉思間,牛車已經拐進岔道,駛入李家村。
李家老宅大門前點了兩隻大紅燈籠,有人站在燈下,朝江邊遙遙相望。
李子恆一甩竹鞭:「三娘,咱們到家了!」
李大嬸周氏聽到說話聲,笑呵呵迎上前:「可算來家了,船上冷不冷?別著涼了,喝碗薑湯,泡泡腳再睏覺。」
李子恆把李綺節抱下板車:「嬸子,我明天還得回城呢,先去睏覺了。三娘就在家裡住下,中秋阿爺和我再回來接她。」
周氏一把將李綺節摟在懷裡,摩挲個不停:「三娘別害怕,到嬸娘這裡來,誰都不能欺負你!」
李綺節一頭扎進周氏懷裡,仰頭笑了笑,她才不怕呢!
李子恆牽著老牛進門:「大伯呢?」
周氏吩咐招財去燒熱水,又讓丫頭寶鵲去灶房把煮好的薑湯送到廂房去:「你大伯去鄉下收桂花了,這幾天都是大晴天,正好收桂花,不然等落雨,桂花都不香了。」
李綺節在周氏灼灼的目光下喝完一碗辛辣的薑湯,漱了口,各自安歇不提。
一夜無話,次日李子恆趕著牛車回城,這次他走的是山路。臨走前周氏讓他帶幾擔柴米回城,縣裡物價高,一擔乾柴賣六文錢,在鄉下只要三文錢就能買一大捆。
老宅的房屋常常打掃,鋪蓋枕具,鍋碗盤碟,樣樣傢伙事兒都齊備。李綺節和寶珠在老宅住下,每天和大嬸周氏母女幾個一塊兒吃飯,閒時就去鄉裡或是鎮上轉轉,轉眼便過了日。
眼看中秋快到了,回村探親的人越來越多,李家村愈發熱鬧起來。
這日傍晚,青瓦白牆外,一陣清脆鈴音由遠及近。
李大伯撩開袍子一角,跳下牛車,招呼幾個僕從,將從各個村裡新收來的當季桂花抬進院子裡去。
迎面卻見窄巷那頭一個少年郎君手執一把摺扇,身字尾著一個梳辮子的小廝,一主一僕閒庭闊步,遙遙走來。
李大伯膝下沒有兒子,可這小郎君分明是沖李家而來,不曉得是不是哪家親戚來串門。
待走得近了,只見那小郎君頭戴一頂雪青逍遙巾,身著一襲墨綠圓領對襟窄袖長衫,底下著松花長褲,腰束革帶,腳蹬羅皮靴,一副時下最風流俊俏的男兒打扮。
然而他面色白皙,眼若秋水,杏面桃腮,宛如珠玉,身量也細削窈窕,細看兩眼便知,這哪裡是什麼俊俏小郎君,分明是個十一二歲的清秀小娘子。
李綺節在老宅閒極生悶,白日裡帶著丫頭寶珠去鎮上略逛了逛,剛坐船從鎮上回來。登岸才沒走幾步,便見自家門前停著一輛滿載貨物的牛車,還有七八個長工在一旁忙亂,曉得是李家大伯回屋來了,連忙疾步走上前,恭恭敬敬道:「大伯回來了。」
李乙每年中秋都是在鄉下老宅過的,李大伯看到李綺節,也沒詫異,點點頭,從牛車上找出兩枚油紙包裹,「去哪裡耍了?這是給你們姊妹幾個帶的雲片糕和麻糖糕,拿回去分與妹妹們一塊吃罷。」
寶珠上前接過油紙包,揣在手裡。
李大伯和李乙自幼相依為命,感情十分親厚。兄弟倆雖然一個住在城裡,一個住在鄉下,但始終沒有分家。
李子恆和李綺節常常陪李乙回鄉下李宅小住,一年十二個月,幾乎有一半時間都在李宅度過。兄妹倆和李大伯、李大嬸周氏一直都很親近。
尤其是嬸子周氏,因為沒有生育過的緣故,加上憐惜兄妹倆幼年喪母,待他們更是千疼萬寵,甚至可以說是溺愛。
李綺節攙著李大伯跨過大門檻,走進院子,嘴裡道:「大伯,我今天去渡口瞧熱鬧,看到咱們潭州府那條專門往順天府運送貢品的大官船啦,那船帆一張開,就像一座山,恁般高大!」
李大伯捋捋鬍子,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