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1/2 頁)
他來到一座廟裡,進了大殿,看見有兩個婦女正在烙饃。年老的坐在大殿東頭做饃,年輕的坐在大殿西頭燒鏊子鏊子:烙餅的傢什。。只見年老的把麵團用小擀麵杖擀成了薄饃,隨手又用小擀麵杖一挑,那饃就像長了眼睛一樣,從東頭飛到西頭,正好落在那年輕婦女面前的鏊子上。年輕的婦女一面燒火,一面用竹片翻。饃熟了,她也像年老的一樣,隨手一挑,那饃就飛起來,一絲不差地落在大殿中間的一塊木板上,疊得整整齊齊。吳道子看得呆了。
吳道子看了一會,就走近那年老婦女的身邊,問道&ldo;奶奶,你看都不看,饃就會一絲不差地飛落在西頭的鏊子上,這麼難的事,你是怎麼學會的呢?&rdo;那老年婦女看了他一眼,說:&ldo;這沒有什麼訣竅,也不過是天天烙,月月烙,專心一意,功夫練得久一點熟一點罷了。&rdo;她說完,又忙著烙饃去了。
吳道子一聽,恍然大悟,從那婦女的話裡,他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作什麼事,都要專心,都要下苦功,&ldo;功到自然成&rdo;是很有道理的。從那以後,他勤學苦練,見山畫山,見水摹水,見人描人,見樹繪樹。天長日久,他終於成了一個很有名的大畫家。被人們稱為&ldo;畫聖&rdo;,他畫的畫也在人們的傳說裡成了&ldo;神畫&rdo;
趙景斌蒐集整理
臥虎橋
唐朝時候,許昌稱許州,城西北角有一汪湖水,俗稱&ldo;小西湖&rdo;。每到夏天,岸邊垂柳成蔭,湖中荷花盛開,九曲石橋連著湖心涼亭,不但風景秀麗,也是消暑勝地,不少文人學士常到這裡流連觀賞、吟詩作畫。
大畫家吳道子本是禹州人,他的畫天下聞名。那真是畫魚魚戲水,畫鳥空中飛,畫的樹能結果,畫的叫驢會拉磨。人們都稱他為&ldo;畫仙&rdo;。
那一年,皇帝把吳道子請到京裡,讓他在宮中作畫。畫一幅《天子行樂圖》,畫上的歌舞美女飄飄欲仙;畫一幅《百官侍宴圖》,那杯中美酒,好像要流出來。文武百官交口稱讚。皇帝也十分歡喜,要封他大官,讓他留在宮中。可吳道子是山珍海味不吃,綾羅綢緞不穿,黃金美女不愛,駿馬高官不受,一心記掛著鄉親父老。他辭謝了皇上,仍舊布衣草鞋轉回家鄉。
禹州本和許州搭界,吳道子回家路過許州小西湖,見這裡風光宜人,是個作畫的好地方。他一連遊玩了幾日,又看到這裡民風淳樸,物產富饒,便愛上了這裡。況且這裡離家也不遠。他就邀了幾個朋友,在小西湖附近住了下來。他每天到湖邊觀景作畫,或和友人談古論今。他為人和善,從不擺架子,和鄰裡鄉親處得很好,生活上倒也逍遙自在。
有一天,吳道子在小西湖岸邊臨大路的一座小橋上歇息。這時,夕陽銜山,晚霞如火,清風徐徐吹來,湖水盪著金色的波紋。他正入神地揣摩著畫一幅《小西湖落照圖》,只見一個老漢匆匆走來,勸他趕快回家,說是最近有一夥歹人,夜聚明散,攔路搶劫,汙辱良家婦女,橋頭成了是非之地。說完他就慌忙走了。吳道子聽後微微一笑。他略一沉吟,便不慌不忙,從懷中取出畫筆和顏色,在橋頭山石上畫了一幅畫。
第二天,許州城內外便傳開了,說是夜裡橋上臥了只斑斕猛虎。那虎兩眼放光,像兩盞燈籠;張著血盆大口,明晃晃一對虎牙,像兩把利劍;尾巴一豎,像立一根旗杆。這事兒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附近村莊,人人談虎色變。有十幾個膽大的後生,帶著刀槍弓箭,成群結隊,吆吆喝喝地要到橋上看個究竟。遠遠的果見一隻猛虎張牙舞爪,威猛異常。這夥人弓上弦,刀出鞘,大氣也不敢出,慢慢地摸到跟前,仔細一瞅,原來是一幅畫。這畫畫得也太像了,看著比真老虎還嚇人。所以,人人點頭咂舌,驚嘆不止。忽然,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