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5 頁)
春末的時候,林姨娘的身子總算好起來了,人也知禮懂事了,照常嬤嬤的話說:
“總算知道不趕著大奶奶叫嫂子了,虧她還是大家出來的小姐,這點禮儀規矩都不懂!也不想想,她一個姨娘,趕著大奶奶叫嫂子,這是哪門子的禮兒?大奶奶也是好脾氣,她叫,她還就答應著。”
“這也不怪大奶奶。”
李燕語笑著解釋道:
“那倒也是,她從前還趕著夫人叫母親呢,夫人都答應著不說什麼,大奶奶也只好答應著,這規矩吧,要說壞,還真都是從上頭壞起來的,上樑不正那下樑才歪呢!”
常嬤嬤直直的說道,李燕語笑著低頭喝起了茶,這是別院,偏遠之地,自己這個主子仔細說起來,還真算不得什麼,這別院裡,常嬤嬤倒比她更威風,說話也更算話,這說話聊天上頭,自然也就隨意多了。
“她如今再怎麼懂事,到底壓不過越橘姨娘,越橘八九歲就在夫人院子裡當差,夫人的脾氣喜好,沒人比她更知道了,如今一多半的時候,都是她在夫人身邊侍候著,唉,夫人這人的脾氣,也是個牛心左性的,好的時候是什麼都好,說不好了,就沒個迴轉處!這林姨娘如今跟外頭說,都是讓那捧硯給騙的,現在說這個還有什麼意思?一來捧硯早就被二爺賣了,二來,捧硯是她的丫頭,被個丫頭騙的連孩子都沒了,還有臉說?!夫人最瞧不上的,就是這沒本事還怪別人的,二爺那邊”
常嬤嬤壓低了聲音神秘八卦道:
“如今竟然一天也不敢多在林姨娘屋裡歇著,兩個姨娘,竟是一替一天輪著住,一天不錯的!”
李燕語含著口茶,到底沒忍住,‘噗’了出來,急忙放下杯子,一邊用帕子試著衣服和手,一邊失聲笑了起來:
“倒真真是難為二爺了,這”
這床事上,若也是一模一樣的天天努力,倒真是夠辛苦的,李燕語到底沒敢說出這樣的話來,只一邊惡意的想象著,一邊笑得前仰後合,常嬤嬤無奈的看著李燕語,這二奶奶真是讓人看不透,精明處極精明,怎麼什麼事一到二爺身上,就一竅不通了?!
京師周府對松風院的供應半點也不苛薄,初春的新茶,清明的子推燕餅、浴佛節的桃李金杏、端午的棕子白團、入了月的各樣新鮮吃食玩物,雖說別院的小廚房也按節氣樣樣準備的有,可大奶奶照樣使人一件不落的送到別院來,李燕語感嘆也感激著鄭大奶奶的周全照顧,這周家,若不是有鄭大奶奶這樣的當家人照應著,她的日子,不知道要艱難多少倍。
李燕語的小日子悠悠閒閒,舒適異常,入夏時,李燕語已經和抱朴庵的眾尼們處得極好,經常去庵裡和她們說話打發時辰,還佔了庵後的草廳午睡、看書、觀風賞景。
這處隱蔽涼爽的草廳,幾乎成了李燕語的另一處私家客廳,炎炎夏日,李燕語幾乎天天過去草廳裡賞景納涼,拿兩本書,或是帶上本畫譜和筆硯,看看書,描描繡樣,消磨上一個下午,別院雖說也是好景緻、也涼爽,可跟草廳這邊比起來,就差得遠了,到底那景緻裡有些人工匠氣在裡頭,落了下乘。
炎夏的酷熱,也將京師那幫遊手好閒的所謂讀書公子們趕出了悶熱的京城,趕到了樹林陰翳、飛泉流瀑、涼爽宜人的洛空山,趕進了散落在山間樹下的各個別院裡。
京師太學堂雲鶴社的諸風流才子們,也高舉著會文的幌子,各自帶著長隨小廝,一路寶馬香車,出城去洛空山下的李家別院準備這個月的課業去了。
20、術業有專攻
這雲鶴文社本是福寧親王當年在太學讀書時,和幾位宗室子弟起的社,起社那會兒,倒還真是讀過幾本書,寫過幾篇文,後來福寧親王接了王位,要管著宗正寺大大小小的事兒,又要忙著皇上――當年還是皇子的許許多多不得不忙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