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第1/3 頁)
這些話讀起來都覺得奇怪,一九0六年實行戰地法庭審判的時候,最難辦的事情之一就是:誰來殺人?(要求判決後二十四小時內執行。)由軍隊執行槍決‐‐對軍隊造成不好的印象。而志願充當劊子手的人卻經常找不到。前共產主義的頭腦想不出來,一名劊子手對後腦勺開槍‐‐可以解決很多人。
臨時政府在其就職時完全廢除了死刑。一九一七年七月,它在作戰軍隊和前線各省裡恢復了死刑‐‐以懲罰軍職罪、殺人、強姦、搶劫&l;(當時在這些地區甚為猖獗)。這是斷送了臨時政府的最不得人心的措施之一。布林什維克號召起來革命的一個口號就是:&ldo;打倒被克倫斯基恢復的死刑!&rdo;
流傳下來一個說法,十月二十五日到二十六日的夜間,在斯莫爾尼大樓裡發生了一次爭論:是否以最初的一個法令宣佈永遠廢除死刑?‐‐列寧當時公正地嘲笑了自己那些同志的空想主義,他知道,不採用死刑是不能朝新的社會方面移動一步的。然而,在跟左派社會革命黨人組成聯合政府的時候,對他們的錯誤觀唸作了讓步,從一九一七年十月二十八日起還是廢除了死刑。這個&ldo;慈悲&rdo;的態度當然不可能產生出什麼好結果。(而且是怎樣廢除的呀?一九一八年初,托洛茨基下令審判新晉升的海軍上將阿列克謝&iddot;夏斯特內,因為他拒絕鑿沉波羅的海艦隊。&ldo;高庭&rdo;審判長卡爾克林用惡劣的俄語飛快地說了一句:&ldo;二十四小時內槍決。&rdo;審判廳內激動起來:已經廢除了!檢察長克雷連科解釋說:&ldo;你們激動什麼?廢除的是死刑。而夏斯特內我們不是處死刑‐‐是槍決。&rdo;於是就槍決了。)
如果拿官方檔案來判斷,從一九一八年六月起,死刑就完全恢復了‐‐不,不是&ldo;恢復&rdo;,而是‐‐作為死刑的一個新紀元確立下來了。如果確認拉齊斯不是有意縮小而只是沒有掌握充分的資料,如果確認革命法庭完成的審判工作量至少與契卡完成的非司法制裁的工作量相同的話,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在俄國的二十個中心省份裡,十六個月內(一九一八年六月‐‐一九一九年十月),就槍決了一萬六千多人,就是說一個月超過一千人產順便說一句,被槍決的人中包括俄國第一個(一九0五年彼得堡的)工農兵代表蘇維埃主席赫魯斯塔遼夫-諾薩利和那個設計了紅軍在整個國內戰爭期間穿的那套古代勇士式的軍服的美術家。
還有那些每月也是成千地殺人的革命軍事法庭呢。還有鐵道法庭呢(見第八章)。
然而,一九一八年來臨的死刑新紀元使俄國忽而渾身冰涼,忽而如醉如狂的原因,也許還不是這些宣判或未宣判的後來加起來有成千上萬的個別的槍決。
我們覺得更加可怕的是作戰雙方採用的而後來變為勝利者一方採用的時髦做法‐‐鑿沉駁船,每次都裝著未計數的、沒有登入的、甚至沒有點名的幾百個人,(特別是軍官和人質,沉沒在芬蘭灣、白海、裡海和黑海,還有貝加爾湖裡)。這不包括在我們的這部狹義司法史的範圍內,但這是風習史,以後的一切都是由此而來的。從第一個留裡克起,我們的各個時代有過像布林什維克在整個國內戰爭中那麼殘酷和殺過那麼多人的那樣一段時期嗎?
如果不提一下在……不錯,在一九二0年一月曾廢除過死刑,那我們就會忽略掉一個有代表性的曲折。當庫班還有鄧尼金、克里米亞還有弗蘭格爾、而波蘭的騎兵正在備鞍出征的時候,專政卻丟掉了手中的懲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