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2 頁)
&ldo;嗯,還算知道長進。&rdo;顧菲菲緩和了臉色,沖杜英雄微笑一下,接著又轉向韓印,&ldo;他成嗎,是那塊料嗎?&rdo;
&ldo;特別好。小杜本身學犯罪學的,相關的心理學都學過,有理論基礎,而且他不缺乏實踐,有辦案經驗,從某些方面來說,比在校生更容易成才,我也就是有針對性地挑一些案例給他看,讓他自己琢磨,然後再和我交流討論,反饋的結果我很滿意。&rdo;韓印從不說場面上的話,一番誠懇的表態說明他真的對杜英雄比較認可。
見韓印對自己評價如此之高,杜英雄倒有些不好意思,做出一副謙虛的模樣,說:&ldo;主要是韓老師的案例做得十分精細,每一個小細節都有詳盡的標註,特別容易讓人接受。&rdo;
&ldo;好啦,今天就算了,不在這一會兒。都夠累的,各回各屋,抓緊時間休息!&rdo;顧菲菲衝著倆孩子說,也跟韓印饒有意味地對視一眼,體貼與關心之情盡在不言中。
說是回房間休息,但是怎麼可能呢?以往也都是如此,一旦進入辦案狀態,韓印的睡眠便少得可憐,也不是他不想睡,而是腦袋裡一下子承載了太多複雜繁亂的東西,他又總是急於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它們梳理清楚,更何況當下面對的可以說是一起&ldo;史無前例&rdo;的案件!
縱觀國內外犯罪情節類似的系列變態強姦殺人案例,包括最為人們熟知的發生在英國白教堂地區的&ldo;開膛手傑克案&rdo;、美國的&ldo;波士頓扼殺者案&rdo;與&ldo;btk連環虐殺案&rdo;、亞洲鄰國韓國的&ldo;華城連環姦殺案&rdo;,以及目前著手偵辦的&ldo;冶礦市連環強姦殺人案&rdo;,無論是它們的犯罪手法、受害者人數,還是變態殘忍的毀屍行徑,都稱得上驚世駭俗,當然最為弔詭的是,除了&ldo;btk殺手&rdo;在距首次作案31年後落網外,其餘皆為懸而未解之案例。
那麼透過橫向比較總結,可以看到:整個系列作案中,所有案件都發生在傍晚之前,甚至大白天上午的,所有皆為風險最大的入室作案,所有目標受害人無一活口的,恐怕只此&ldo;冶礦市連環強姦殺人案&rdo;一例了。尤其初始作案與末起作案的時間跨度,以及中間停頓至再次作案的冷卻期長度,都是絕無僅有的。
而對於剖繪本案兇手最大的難點,在於他時隔十幾年重新作案,顯現出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徵‐‐前面八起案件中,兇手保持了他一貫的風格,低調、冷漠。就像&ldo;波士頓扼殺者&rdo;與&ldo;韓國華城連環殺手&rdo;一樣,他們始終追尋著自己的內心,絲毫不理會外界的言論。但第九起案件,兇手複製了初期案件的手法,似乎是在高調宣示他的回歸,而緊接著在第十起案件中,他又完善了犯罪標記的環節,看似想證明什麼,或者欲要考驗和挑戰警方的能力,所以說後兩起案件兇手錶現出的人格特徵與&ldo;btk殺手&rdo;有相像之處,他們都懷著被社會和民眾強烈關注的渴望!
當然,就如犯罪側寫本身的屬性一樣,它不是科學,只是運用相對科學的方法來總結、歸納和演繹,沒有嚴謹的必然性,兇手完全有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變遷,而產生不同的佔主導地位的應激反應。就像前面提到過的&ldo;羊泉系列殺人案&rdo;,在整個案件中,兇手經歷了由純粹的宣洩憤怒,到企圖挑戰警方以獲取成就感的慾望升級,不過這只是一個方面的案例,並且籠統來說這種轉變並沒有超出反社會人格的範疇。而本案的難點就像剛剛說的,兇手的個性轉變是對立的,如此韓印就需要找出兩個不同的刺激源…&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