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3/5 頁)
,離開了他所鍾愛的《三禮注》,他的《毛詩集》……
青州,甚至於都不用方寧再去下什麼命令,全城早已蒿素而行,滿城的百姓,皆是自發的走出了自己的家門,在臨淄,在濟南國,在樂安,在北海,在東萊……再大漢整個版圖內,所有是老人的弟子,或者不是老人的弟子們,都已經匯聚入了臨淄。
因為,頭七過後,老人的骨灰,卻要送入高密去。
他在臨淄這,雖然,安然的度過了他最後的晚年,可是,他的家鄉,卻在高密,老人,總是念舊的,總是想著要落葉歸根的。
便是如鄭玄這種被人稱為一代小聖人的人,也不能例外。
長街漫漫,早已霜飛滿天,白色的招魂幡,和著那讓人悵然淚下的嗩吶聲,嗚嗚咽咽間,早已是響徹於整個臨淄城。
今天是頭七,算是尊重於方寧這位如今的車騎將軍,讓鄭玄的骨灰在這臨淄城安置了七日,並在臨淄城外,安置了鄭玄的一個衣冠冢,算是以成全方寧這位鄭玄的關門弟子的孝道。
如今,頭七已臨,老人的骨灰,自然是需要護送回高密老家去的。
走在最前面的是鄭玄的長子鄭益,手捧著鄭玄的骨灰,身後,鄭玄大弟子劉熙,國淵,程秉,國淵,孫炎,涼茂,孫乾,方寧,以及長公子景,二公子泰,三公子盛,皆尾隨著方寧身後,一併而隨著鄭玄的遺物,向著高密而去。
魂兮,歸故里兮,鄭公康成泉下英靈有知,不忘我經年;魂兮,魂兮,飛天越越,還我悽悽,允我哀哀,何以不測,早登仙闕……
樂樂渺芒,芒無音繞;長以所得,圍我發蒿……
漢建安三年夏六月初六,大漢一代大家,人稱“小聖人”的鄭玄鄭康成因年適以高,安安去世,享年八十七,關門弟子,漢車騎將軍方寧,三叩而九拜,進至親禮以建衣冠冢葬於臨淄北郊。
三年六月十三,以車騎將軍方寧為首的弟子們,送鄭玄英靈魂歸故里。建陵祠於高密,稱鄭公祠,眾弟子,以事服殷,車騎將軍方寧,輕自披孝,守於陵前七日,以視哀傷。
六月十五,方寧大夫人東海糜氏在壽春誕下一對龍鳳胎,有相者言,糜夫人本應誕下一女嬰,只是,此時卻誕下一對龍鳳胎,此子定是鄭公轉世。
方寧遂親往壽春,以見四子,見得此子雖是懵懂無知一嬰孩,然以是眉清目秀,一臉正氣,方寧遂定名為啟,賜表字承玄,意指繼承鄭玄之意也。
想了好久,哈,突然之間,發現,竟然還能取到這麼一個名字,方啟字承玄,很不錯吧!呵呵,現在這一張先補上昨天的,今天的努力在寫,tmd,現在的日子好短,一會就九點多了,煩人啊!
'。26dd'
………【318 憤怒】………
六月初六,鄭玄甍。
六月十三,漢車騎將軍方寧親自披麻帶孝送恩師鄭玄入北海高密。
六月十五,大夫人東海糜氏又產下一麟兒,有相者言,此子乃是鄭玄轉世,方寧遂取名為啟,特賜表字承玄,意指繼承玄玄之意也。
人已逝,斯世往矣,可是活的人,總歸還是要選擇再活下去的。如今的方寧,再去往壽春看過第四個兒子之後,復又選擇返回往高密而來,一則,也是可以這在裡,時時的進一下孝道,二則,當然也是方寧坐鎮於青州之地,是想著坐等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結束,看是否能從中再撈上一點便宜什麼的。
現如今,曹操,袁紹二人,已經是相爭了有數個月之久,而做為漁翁的方寧,自然是想著能在這其中撈上些什麼好處。
在濟南國,在樂安,在齊國,這三個地方,方寧早已是讓徐庶,太史慈,方悅等人,急速的去轉起來,排兵佈陣的,意圖能在這其中,弄得上些許的好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