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不是更令人神往些?
蘇軾一生忙碌,要做官、要應酬、要賦詩、要填詞、要議論、要交遊、要玩樂。那麼,他的畫藝如何呢,兩個字:高手。五個字:文人畫高手。蘇東坡給家人寫信,還要順寄一件《竹石圖》,說想我的時候就看看我的畫吧。蘇先生到朋友家做客,朋友不在,他就在人家雪白的牆壁上作畫。他作畫,倒也不怎麼費事,自稱叫“掃墨竹”,咋個掃法?揮筆如飛,刷刷點點,墨跡縱橫。被“掃了墨竹”的人家,通常還會如獲至寶,恨不得把畫壁剷下來裝匣子裡儲存。歷史上的絕妙書法,不少出現在書法家的“便條”上,歷史上的著名繪畫,卻都是“苦心經營”而得,蘇軾太忙太粗,哪有時間“經營”?所以他只能選擇畫畫簡單的竹石題材了,而且還要說,簡單裡面有不簡單呀。
同時代的大畫家米芾,初次拜訪蘇東坡時,蘇先生親自為他畫了一幅《幽竹樹石圖》。米芾對畫大為傾倒,頓生“臭味相投”之感。不想此圖後來被另一位畫家王詵借走,藏起來不還了,氣得米芾記了他半輩子仇。當然,這都是朋友間的趣味來往,不能拿人品說事。蘇東坡中年在黃州時,給朋友寫信,得意地說自己“畫得寒林,竹石,已入神品”。自評“神品”,一方面說明老蘇不但自信滿滿,還喜歡自賣自誇。不過,以先生的修養識見,肯拿自己的畫說事,肯把“神品”二字說得出口、寫得下筆,那也足以說明他的畫藝已是不凡。他還先後同李公麟合作過好幾幅畫,那大畫師李公麟肯跟他合作,肯定是看得起他的繪藝的,否則那不是太自掉身價了麼? 。。
蘇軾:也似飛鴻踏雪泥(2)
也許是蘇東坡的詩書超絕,再加上幾乎沒有幾張畫跡傳到現在,後人對他的畫少見品評。反正當時他的畫已經被記錄為“筆法奇古,遂妙天下,殆稀世之珍,瑞圖之寶”了。聽說中國美術館藏有蘇軾一幅《竹石圖》,不知道咱們老百姓能不能有幸看到。雖然蘇軾作畫大約是自學成才,但他的墨竹還是有師可尋的,他的表兄,墨竹大師文同文與可,就曾經指點過他繪竹技法。總之,丹青對於蘇軾,多屬偶爾為之,即便是這偶爾為之,他也想自出機杼,獨標一幟,中心思想就是以文人意志營構繪畫。這當然靠的是他過人的天賦和文化修養。
也許是畫以人貴,也許是蘇軾的畫直抒胸臆,意在形上,太讓當時人耳目一新吧,他的畫雖然選材簡單,表現隨意,更算不上工密精準,但它的標誌性意義卻石破天驚。這標誌性意義便是文人畫(士人畫)的橫空立世,這也是蘇軾不同凡響的聰明之處。他不但這麼辦了,還用理論拔高自己的行為,並且讓人無法忽視,更難以攻訐。他把繪畫內容分為“形”和“理”,其實說的就是“形”和“神”。他說一般人容易畫得其形,但要畫理,卻非高人逸士莫屬。顯然,他認為自己便是畫理的。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蘇東坡這詩,成了後代無數畫人、評畫人經常引用的經典言論。只重其形,跟兒童一般幼稚淺薄——這話很傷人,但重神、重意、重天然清新、重詩外之意、畫外之音,無疑又同中國繪畫藝術的超妙之處大相吻合,這便是蘇東坡言論富有生命力和影響力的原因。
蘇東坡的文才風流、人格魅力,影響力實在太大,本來顧愷之、王維等人的文人風格,已成涓涓細流,終於在蘇先生和李公麟、米芾、文同、王詵等人的大合唱中,文人畫突然奔湧如潮,勢不可擋。相應地,知畫、賞畫、繪畫,漸漸成了文人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才能之一。可見,雖然蘇東坡繪畫成就不高,但他在畫壇的影響卻極其深遠。有人說,要是沒有蘇東坡,中國畫的發展恐怕會是另外一個樣子。這話多少有點道理。
當然,蘇東坡的畫論,是站在了文人、文化的高山上,並非站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