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都市言情 > 全球災變之末日雷霆 > 第417章 山峰中的盆地

第417章 山峰中的盆地(第1/2 頁)

目錄
最新都市言情小說: 反派:被女主識破真身後反向奪舍娛樂圈的素人股市風雲錄,炒股中悟道談判失敗,準備攻堅高武世界我攻略女神證道混沌迷影雙珠趕山狩獵1977芯動重生之途懟哭老闆,被開除就獎勵萬億建國初期研發殲20鷹醬嚇蒙了跨時空妙想之男替女身仙俠創作,你寫死神永生普通人得到外掛後凡星異化SSS級天賦?一個暗影士兵撂倒萬億神豪,我被校花包圍了官運亨通之脫貧攻堅職場學厚黑洪荒:現代修行界我的侄女最近有點怪

人類自來到這個世界上,一直在不斷探尋生命的起源,特別是早期人類在自身掌握的知識比較貧瘠的狀況下,根本不能破解人類從哪裡來的難題,因而產生了大量的創世神話、起源假想,並在口口相傳中不斷豐富和完善,從而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認知體系。人首蛇身是早期人類對始祖的一種普遍認知,伏羲鱗身、女媧蛇軀、女媧造人等神話故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巴人更是堅信自己是龍蛇的傳人,這源於巴人是伏羲後裔的認知,《路史·後紀》記載:“伏羲生鹹鳥,鹹鳥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後照,後照生顧相(廩君),降處於巴,是為巴人。”據此而言,巴人將自己的始祖作為崇拜信仰是合情合理、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也可以看作是古巴人化解起源困惑的一種心理釋放。

在遠古社會中,早期人類在謀求生存的同時,自然而然地與天地萬物發生著或疏或密的關係。身邊的動植物,乃至沒有生命的物體,在特定的環境和思維中與部落氏族產生了一定的神秘聯絡,從而促成了將其作為本族群的依賴、標誌,或者是代表性符號,崇敬與膜拜就演化為氏族的圖騰信仰。巴地山高水急,茂林叢生,大蟒大蛇較為常見,巴人作為誕生並聚居於巴地的原住民,以龍蛇作為圖騰並以此得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考的《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了:“巴蛇吞象,三歲而出其骨。”;富有浪漫主義特點的《楚辭·天問》也說:“一蛇吞象,厥大如何?”。蛇蟒的體格和巨大威力被不斷強化、神化,如“吞象”的壯舉讓人引以為豪,巴人以其作為信仰的圖騰,充分展現了渴望強大、維護尊嚴的樸素意識,這在生產力極為落後、部落間爭鬥頻繁的時代更為突出。從發掘的大量巴人遺物和文字材料來看,以蛇為圖騰是巴人的典型傳統,實為巴文化研究者的共識所在。

蛇巴在大巴山區域興起應追溯到7000多年前,巴族在大巴山南北兩麓生存繁衍,達到了興旺的局面,巴族、巴地、巴國成為彼時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見,蛇是巴人最早的也是最主要的氏族圖騰。唐代詩人元稹在通州為官時說“巴之蛇萬類,其大蟒尤甚”,證實了州南170裡的轄地有蛇龍縣(今四川省開江縣),人們普遍信仰蛇蟒的史實。秦漢大一統後,進一步宣揚和崇尚脫胎於蛇的龍文化。為了強化國家的統治管理,龍與專制王權聯絡起來,成為了統治者的象徵,晉漢後的文獻也把伏羲、黃帝等古聖先王與龍蛇聯絡起來,成為崇拜信仰的主流。加之龍文化在華夏大地的普遍盛行,巴地以外的很多地方也都信仰龍蛇文化,古代百越民族文化中就包含龍蛇信仰,閩浙一帶也有著龍蛇信仰的習俗。與此同時,東南亞等國民間也有著龍蛇信仰,他們將蛇視為神明並進行供奉。就普通民眾而言,則是與吉祥富貴等美好願望聯絡起來,成為華夏民族的共同信仰,中華兒女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龍的傳人。

在巴人生活區域有著不少的巴人龍蛇信仰民風民俗記載,《太平廣記》裡的蛇具有加官晉爵的預示作用。在卷456“馮緄”條有這樣的內容,車騎將軍巴郡馮緄擔任議郎一職時,“發綬笥,有二赤蛇可長三尺,分南北走”。占卜者說:“此吉祥也,君後當為邊將,以東為名。”過了五年,馮緄果然做了大將軍,不久又官至遼東太守。明朝曹學在其《蜀中名勝記》中說:“《志》雲:‘在(縣治)北四百里南壩寺(唐建也),每歲端午前後有蛇自柱礎間出,沿階滿室,大小、顏色非一種,然不為害。昔人傳雲三萬四千尾,不可數也。’按此即巴蛇洞雲。”經考證,文中所提巴蛇洞在今巴中市通江縣,是古代巴人的聚居區之一。從洞中祭祀蛇,到修建寺廟祭祀蛇,說明對龍蛇的信仰得到強化。

呂傑留下的線索,如同一串神秘的珍珠,將李峰他們一步步引向了神農頂。這些線索,或是一個隱蔽的符號,或是一段模糊的印記,都指向了同一個方向

目錄
全職劍修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