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長夜漫漫(第1/3 頁)
提到京城的特色小吃能想到什麼?
炒肝、果脯、豌豆黃、驢打滾、滷煮火燒,還是……豆汁兒?
對,還有冰糖葫蘆。
提到糖葫蘆……饞了。
咳~又饞又虧欠。
所以,決定晚上請媳婦新僑。
誰也不帶,二人世界燭光晚餐……
晚上的事晚上再說,下午的課還是要上的。
一個半小時的正課快結束時,不斷有人走進大飯廳,悄沒聲的找地兒坐下。
大部分是結束了下午的課程,不上仔細過來聽某曲姓講師胡侃的學生。也有一些湊熱鬧、聽新鮮,或是懷著批判的心態而來的教工。
曲卓每次正課後,都會跟大家天文地理沒有邊際的扯一通。
開始時,純粹是為了展現博學,立人設。
慢慢的,開始夾雜一些目的性。
試著在這個外來資訊匱乏,普遍視野較窄的年月,儘自己的知識儲備,給學生們擴充套件下認知。
省的一個個的坐井觀天,全憑臆測的去度量外面的世界。
永遠活在窗簾後面就算了,關鍵是窗戶不很快就要開啟了嘛。
眼下的認知有多偏頗,等有一天看到窗外的世界時,震撼就有多大。
以至於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以為的盡是水深火熱,變成滿眼的繁花似錦,連空氣的格外香甜。
所以,曲卓胡侃的同時,接著隨機遇到的話頭兒,儘量客觀的給大家講一講外面的世界。
好的講,壞的也講,最關鍵的是透過各種事例告訴大家,雖然喜怒哀樂是相通的,但出了大中華圈,外面人的思維和認知,與我們有著本質性的區別。
我們不能用自己固有認知,去理所應當的度量別人的思維……
曲卓原打算今天跟大家聊聊戴英的衰敗和阿美莉卡的興起,繼而引出美西方主道的全球化和全球化背後掠奪和博弈。
結果,不等開啟話頭,就有人迫不及待的問他,對十月底頒佈的知青四十條怎麼看。
說實話,曲卓不想沾這個問題。但學生問起來,避而不談又不符合他博學、睿智、客觀的人設。
於是靜下心,腦子裡合計應該如何應對,嘴上帶著大家回憶,當年為什麼開始上山下鄉。
其實很簡單,歸根結底就是城市養不起那麼多張需要吃飯的嘴。
隨後表示:大家關心知情四十條,無非就是因為一條,以後農場和兵團的知青一律按照職工對待,等於杜絕了大家回城的希望。
作為已經上岸的一批人,懷著最樸素的情感,感同身受的報以同情。
那麼問題來了,如今的城市能養活那麼多人嗎?
嘴上的善良再簡單不過,但著眼現實,讓大家回來容易,回來後有那麼多工作崗位嗎?有那麼多物資供應嗎?
如果沒有,人回來後怎麼辦?
滿大街閒逛?
人是需要吃飯的呀!
當沒有飯轍,還整日無所事事,以大家對人性的瞭解,會出現什麼情況?
丟擲問題後,不用曲卓攢攏,思想單純的學生們自然而然的就分成了三派。
覺得應該回來,並對情況報以樂觀的態度;
覺得不應該回來,認為會造成混亂;
還有沒主意的,覺得應該讓大家回來,又覺得回來後會引發各式各樣問題的。
學生們爭論不休的時候,教工們紛紛主動或被動的參與,甚至被牽,裹挾的加入了話題。
一時間大飯廳內充斥著嘈雜聲和嗡嗡聲,吵鬧的一塌糊塗。
曲卓悄無聲息的完成了身份的轉變,喊停了無序的爭論,組織小三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