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5 頁)
來弓弦都是用牛筋做的,用牛筋堅韌,但使用前要烘烤,等烤軟了之後,再給弓綁上弓弦……
韓氏是擅射,韓族的家丁多是弓兵,這弓兵在沒掛上弦的時候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遭到突擊毫無反抗之力,而掛上弦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至少要三兩個人舞弄大半天。主上送給韓氏一張隨時掛弦的弓,如此一來,韓兵隨時可以保持待射擊狀態,此舉可以讓韓兵的戰鬥力提高數倍。
另外還有箭,主上知道嗎,向來箭桿都是用蒲柳做成的,天下蒲柳以董澤(在今山西省聞喜縣)的蒲草做箭最為精良,但蒲草桿直且勻的很少見。
舉個例子來說,晉楚邲之戰,以楚國之大,舉國才找出三支最好的箭,楚王平時將這三支箭放在太廟裡,臨到開戰時,才將這箭交給神射手養由基,還特別叮囑養由基不可亂射。那場大戰晉國戰敗了,養由基只射了兩箭,剩下那支箭換給了楚王,楚王將之重新祭放太廟——”
齊策說完,又輕聲補充:“養由基兩箭射殺了晉國數一數二的兩位勇士,直接俘虜了你岳父智罌,隨後他在楚國做了九年俘虜。”
緊接著齊策有點失態的大喊:“千乘之國楚國,以傾國之力才找到三支好箭,你箭匣中居然一次性裝了十二支好箭,如果楚王聽了這個訊息,一定會氣的去跳河。”
趙武完全沒有想到,在他眼中十分普通的東西,居然有這樣重要的意義,嗯,貌似那些箭不是用樹的枝節做的,所以箭身筆直而均勻——它們不過是像做鉛筆桿一樣,用鋸子將整根樹木鋸成一段一段的,而後再用砂輪拋光打磨。
但鋸子……砂輪……
ps:繼續求收藏,求推薦。繼續感謝中!
第十三章 原來是春秋第一罵手(上)
想到鋸子,趙武頓時明白了:在沒有鋸子的時代,要想純用斧子砍出一根均勻筆直的木棍,似乎不可想象,而砂輪更不是這個時代的東西。難怪整個楚國只能找到三根好箭。
“可我還是不明白,送出這三樣東西,怎麼就引得那些人願意結盟?難道是《百器譜》的功勞?”趙武想了想,自以為是的說:“沒錯,製作這些東西的工具,在《百器譜》中都有標註。”
齊策馬上建議:“那麼《百器譜》更不應該輕易交出去,主上可以取部分殘章送給那三家,這也是各家慣用手段,想必三家明知道是殘章,也不敢抱怨。”
趙武皺了皺眉頭:“齊策,說了半天,你還是沒說出原因——為什麼是為三郤掘墳。”
齊策笑了笑:“這個計劃很龐大,當時的情景雖然簡單,但要說明這個計劃,就不得不解釋許多——主上,韓起收起了弓箭後,曾要求派人到趙氏學習,當時你答應了,隨後魏氏、範氏也各自看清了手中禮物的價值。
他們手中的禮物表明,趙氏已在他們所擅長的領域裡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趙氏卻並沒有大動作,沒有利用手上的東西與他們爭利,所以其餘兩家馬上露出了學習的意願……”
趙武點點頭:“這我明白,我趙家若是動手了,就擠佔他們的市場份額了,所以他們擔心……難怪,難怪當時那些人拼命衝韓起使眼色,而後韓起要我向他們索要禮物,原來如此。”
齊策點頭:“趙氏要崛起,就必須獲得三郤之外其餘家族的支援,當時韓起替你做主了,表明趙氏願意將各家擅長的技術送給各家,而主上當時的回答也妙不可言,主上當時張口要織工,說明趙氏不願在其餘三家所擅長的方面與他們爭利,三家自然大為放心,欣然贊助——我以為教授這些知識,主上不要過於急迫,用個十年八年再教會他們,那種效果最佳。”
趙武一拍齊策肩膀:“十年八年——這建議太有趣了,我明白,用個十年八年,將這三家捆綁在我們身邊,太妙了,你放心,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