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誰還沒點宿怨(第1/2 頁)
公婆要從溫哥華回來了。
對蔡頤而言,不啻為一記悶棍。
“他們為什麼要回來?不是說很適應、很喜歡溫哥華,準備在溫哥華養老嗎?孩子都幫你姐姐帶大3個了。現在回來,是良心發現要幫我們帶娃,還是姐姐的娃已大,沒有利用價值,被你姐姐甩回國內?”
陳逸東臉色沉下去,悶聲不響。
蔡頤是個有眼色、知道反省的女孩子。她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宿怨不該露出來。可,道歉嗎?那太給陳逸東長臉了。那可是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鬧著要離職休息一年的陳逸東。
蔡頤後背一翻,背對陳逸東,閉眼睡覺。
睡是睡不著的。
有些委屈,經年累月,已經在心田裡生根發芽,長成大樹。
記得有一次她畫了晚宴妝,高高興興去參加公司在東方明珠上舉行的慶典。慶典很順利,回家路上,她又收到老闆表揚,開心得飛起。
沒想到,一推門,就被從探親在家的公公罵了句“十三點”。雖沒指名道姓,可目光是瞥向她的。蔡頤開心的笑僵在臉上。陳逸東趕緊過來解圍。
陳逸東擠眉弄眼,意思是看他面子別計較。
婆婆則笑道:“別看你公公漂洋過海國外待了好多年,洋人的飯也吃了不少,其實還是蠻傳統的。我是說,他不是嫌你回來得晚,他是怕你一個女孩子深更半夜回來不安全。這妝畫得挺好看,就是濃了些;這衣服……他應該是怕你穿得少,要感冒,才急不擇言的!”
有些圍是無解的。
越描越黑,越解釋越像往臉上抽耳光。蔡頤氣得發抖,又發作不得。
蔡頤懷孕後期,腳背腫得拖鞋都穿不進。每天早晨醒來,身體像散了架,光起床都要小二十分鐘。
她父母一輩子生活在小城,認為照顧產婦理當是家婆的份內。加上蔡頤報喜不報憂,他們對蔡頤的實情並不瞭解。
陳逸東給溫哥華打過影片電話,問他的牙醫姐姐為何會腫成這樣?公婆在影片裡大呼小叫,說心疼。蔡頤還為那一刻感動過。
然而,只是嘴裡叫叫而已。公婆沒有任何趕回來照顧蔡頤的意思,甚至連出錢支援他們請阿姨的客氣話也不曾說過。
多虧曹佳敏,隔三差五帶著吃的喝的用的來寬慰她。
蔡頤曾經抹著眼淚兒向曹佳敏傾訴公婆的虛偽。曹佳敏摸著蔡頤的頭:“人家心裡沒有你。這不是很正常嗎?你又不是人家肚子裡掉出來的肉。乖,有事各找各媽。”
最後幫她做月子的,確實是她自己爸媽。
她爸媽人生地不熟,大熱天的每天出門買菜,吭哧吭哧拎著重物爬5樓。而她遠在溫哥華的公婆,每次只會笑嘻嘻地搶著看寶寶,彷彿她和她父母都無足輕重,不值一問。
陳曉牧雙滿月後,她爸爸實在受不了上海處處逼仄的生活,滿臉歉意地跟她說,再不走就抑鬱了。她媽媽則堅持到陳曉牧半歲。媽媽累瘦一圈,起身時常手扶後腰才能站起。她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她知道,媽媽不到倒下不會開口說回去。
蔡頤看得明白,當時的處境是:要麼公婆回來幫忙孩子,要麼讓她父母把孩子帶去鹽城。
一想到要和柔弱的半歲寶寶分開,蔡頤眼淚淌得跟小河似的。
她哭著給公婆打電話,求他們回來幫忙,哪怕不親自帶,她花錢請阿姨,他們只要一旁看著就行,公婆斷然拒絕。怪不得她讓陳逸東打電話喊他父母回來幫忙,陳逸東每回都支支吾吾。他肯定早就探過他父母的態度。
她賭氣說那她辭職帶娃好了。
公婆立刻像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叫起來:那哪行!
你看看你們姐姐,她生三個也沒有中斷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