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5/5 頁)
以商業都市聯盟的失敗告終,它的意義卻是深遠的,直接促成了兩件大事:海港同盟的成立與傭兵集團的興起。
大陸歷九五零年,面對商業對手的軍事入侵,各港口城市在最大的海港薩格爾簽約,正式成立海港同盟,組建防衛部隊和聘僱武裝人員統一作戰。富有的海上商人甚至買通了中央走廊平原的塞爾國和詹魯國軍隊從北部入侵商業都市聯盟,前後夾擊,最終取得了勝利。
戰後,無論是戰敗的商業都市聯盟還是戰勝的海港同盟都意識到了組建武裝力量的重要性,不過缺乏統一行政組織體系的商業城市是無法維持一支常備軍的,因此,職業性出售戰爭技藝的傭兵團得以依附各商業城市迅速發展起來。
平時他們維持城市治安,受僱護衛商隊運輸,戰時接受市議會指揮,保衛城市或者入侵掠奪。
自第一次“兩盟之戰”後,雙方又爆發過三次大戰,戰爭的結果是各有勝負,誰也沒撈到什麼好處,不過傭兵集團的格局卻建立起來了。從規模上說,傭兵集團可劃分大、中、小三類。
大型傭兵團指人數超過四萬的傭兵團,其中商業都市聯盟五個:今天 。35hf。 營造舒適的讀書環境、血劍、雄鷹、擒龍、連捷,海港同盟四個:颶風、巨斧、黑沙、擎天。以大型城市為主要基地,護衛數個至數十個城市,分支繁多,組織嚴密,以商業城市支付的城防費為主要收入來源,是“二盟”防衛力量的支柱。
中型傭兵團人數在千人以上兩萬人以下,數目近百,一般護衛一箇中型城市,也有較大的團護衛一個大型城市或幾個中型城市的,收入除城防費外,護衛商隊或受僱參戰也是很重要的收入補充。
小型傭兵團人數從幾十到近千不等,數目多如牛毛,從來沒人統計過,其生存方式也千奇百怪,有的保護小城、城鎮甚至大的村莊,有的遊走四方保鏢護運,有的專門接受戰爭僱傭,哪兒打仗哪兒有我,還有些直接就蛻變為盜賊團、搶劫集團。
洛瓦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