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太空競賽:星艦技術(第1/3 頁)
“我最近總有些心神不寧。”
剛剛結束一天訓練的沈湖眉頭緊皺。
“最近訓練強度是有些太過了。”
沈湖的一名同事附和了聲,摘下頭盔,擦了擦汗:“艦長,你和上面說一聲,看看能不能放兩天假,天天這樣是真受不了了。”
“加大訓練強度是我主動向上面提的。”沈湖眉頭依舊緊皺著,“就是因為,這幾天我總感覺有什麼大事要發生。”
沈湖的同事無語了:“能有什麼大事啊?”
“咋的,第三代『漢』級星艦研發成功了?”
沈湖沒有再理會自己這名同事,暗歎口氣,目光移向窗外。
這裡是華夏在熒月星最大的星艦基地。
經過長達兩年的攻堅,第二代『漢』級星艦已經研製成功,並在三個月前開始建造,至今已建造有十三艘。
這十三艘戰艦,有十艘停靠在這座基地,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第二代『漢』級星艦,被命名為『漢-2』級。
名字固然簡單粗暴,但這在實際上表明華夏第二代星艦完全繼承自一代『漢』級星艦。
首先是『漢-2』級星艦繼承了一代星艦輕武器重動能的特點,僅是能量儲備空間就佔據了整艘星艦五分之三的體積。
相比一代星艦,『漢-2』級的能量儲備空間佔據全艦的體積已經減少很多,只是仍舊備顯臃腫。
其次是淡水與食物的儲備空間,體積佔據了整艘星艦的五分之一。
由於『漢-2』級星艦從設計之初就是為了進行長期航行,此點卻是並無什麼不妥。
最後是駕駛室,『漢-2』級星艦由於體積龐大,相當於一艘巡洋艦,故而不再像一代星艦,由五人就能夠輕鬆操控。
如此龐大的星艦,不僅需要定期進行能源系統的維護,更需要做好檢修的準備,所以駕駛人數直接飆升至了上百人。
每一艘『漢-2』級星艦所需要的大量人手,自然而然的讓太空軍擴編,最終更是直接讓太空軍改組。
首先是太空軍被改名為星際艦隊,而只由此,便能看出這支軍隊未來的發展方向。
太空,即超出天空的範圍便可以叫太空。
而星際,卻只有在兩顆星球之間穿梭才能叫星際。
星際艦隊,即就是指在熒月星與地球之間進行軍事任務的軍隊。
隨著五大國對於熒月星領土的不斷開發,每個國家在星球上的投資都已經到了天文數字。
但也同樣,隨著熒月星上越來越多的珍惜礦石運回地球,一時不知有多少人轟然暴富。
在巨大利益面前,使得地球與熒月星之間的星際航道變得愈發重要。
於是一支維持星際航線穩定的星際艦隊,就顯得格外重要。
這是對於新時代“制海權”的爭奪。
所以星際艦隊,也在暫時承擔著一定程度上的航運任務。
華夏組建的第一支星際艦隊,全名為“熒東星際艦隊”。
意為熒月星東部星際的第一艦隊,繼承了海軍的命名方式。
目前沒有明確人數標準,只是在不斷擴編。
但很明顯的是,熒東星際艦隊的人數決定於『漢-2』級星艦的建造數量。
事實上,『漢-2』級星艦的各項指標,國防部仍不滿意。
即便是科學院也不得不承認,『漢-2』級星艦就是一項半成品。
武器系統不僅只能搭載常規導彈,更不能搭載什麼超大殺傷性武器,只有載彈量勉強看得過眼。
然而就如冷戰時期一樣。
時間緊張,容不得科學院做到十全十美。
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