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5 頁)
離開去,南宮香兒肯定會著急的,可是,現在他卻沒有辦法按著原來的路再回去了,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一個穿著蓑衣帶著斗笠的人出現在李魏的身前,用手拍了拍李魏的肩膀道:“年輕人,怎麼一個人在這裡哭啊?男子汗大丈夫,怎麼能輕易的哭呢?起來吧,你是不是有什麼傷心事,給我說說吧,也許,我能幫上你也說不一定。”
“大叔,我師父不要我了,所以,我就一個人跑了出來。”
於是李魏將自己與南宮香兒之間的事給來人講了一遍,講完後一臉期盼的看著來人,希望他能夠給自己出個主意來。
聽完李魏的故事後,來人嘆了口氣,“年輕人,你是不能喜歡你師父的,而且,更不能與你師父同床共枕的,你知道嗎?這與倫理不合,三個多月前,唐玄宗李隆基冊立了自己的兒媳楊玉環為貴妃,讓整個唐朝為之大震,現在沒有想到我又遇到了一個有著相同際遇的人,看來這一切都是命啊!”
第27章詩仙李白(上)
“年輕人,我問你,你喜歡你師父不?你師父美不?”
“喜歡,魏兒要永永遠遠的陪在師父的身邊,我師父當然美了,她是我見過最美麗的女人,可疼魏兒了。”
李魏口裡喃喃自語道。
“那就成了,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要努力去爭取,是不是?你自己看看李隆基多帶種,把自己的兒媳楊玉環都敢弄上自己的龍床,更何況,你和你師父根本就沒有那種關係,你怕什麼啊?想我李白這一生放蕩不羈,自認為是風流倜儻了,可是,自從遇見李隆基後,才發現自己原本做人還是很失敗的,有很多事做起來顧頭縮尾的。”
此人就是詩仙李白了,現年四十四歲,自從天寶三載(公元744年)夏秋離開長安後,就一個人在唐朝各地遊歷,說來他發現李魏也是一個意外,中午酒喝得有點過的李白隻身在洞庭湖畔雨中漫步,被李魏的哭聲給引了過來,才有了兩人這一段的淵源。
李白(公元701年至762年)字太白,生於碎葉(時屬安西都護府,今蘇聯吉爾斯北部)幼居四川,從二十五歲起漫遊各地,唐朝的盛世和祖國的山河,孕育出了這位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
大約天寶元年秋天(公元742年)李白隻身一人來到了長安,當年四十二歲,李白拜見年老的太子賓客賀知章,賀知章見李白的詩篇,嘆曰:“子,謫仙也!”
也就是賀知章的這句話,李白才被後世人稱為了詩仙,李白的詩淺顯易懂,廣泛被當時唐朝的人吟唱。
李白在長安的兩年時間裡並沒有見過楊玉環,可是,他卻以花比喻“傾國”美人楊玉環,熱情的讚頌了太真妃,也就是楊玉環,他的三首《清平調》讓楊玉環流傳百世。不得不說,因為李白這三首《清平調》的出現,讓楊玉環的美麗為世人所知,其中也隱傳了李楊情愛的熱烈,造成了一種社會輿論,讓李隆基知道了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的已經更為成熟,是以,在李白的三首《清平調》廣泛流傳後,李隆基終於下定了決心冊立楊玉環為貴妃,不顧世人的反對,也成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神話。其實早在李白進長安時,李隆基就已經在為此事做準備了,只是李白的詩給了他一個恰當的契機罷了,在冊立楊玉環十天前,李隆基給壽王李瑁另選了一位王妃,兩件喜事一先一後,經過了精心的安排,就這樣楊玉環和李隆基真正的走到了一起。
楊玉環能夠順利的被李隆基冊立為貴妃,李白在很大程度上出了力,是以,在楊玉環冊立為貴妃後,李隆基與楊玉環感激李白對他待遇有佳,可是,御用文人清閒的生活並不適合李白,是以,李白在長安呆了兩年多的時間,就自己離開了。當時,李隆基並沒有皇后,楊玉環冊立成為貴妃後,她的地位就相當於是皇后了。
對於痴情男女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