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2 頁)
湊巧的是,她身上穿的禮服也出自菡萏,一套以唐制漢服為基礎、融合了現代元素的新中式裙裝,是九月米蘭時裝週上少有的非宋制款。
杜若蘅只一眼就認出來了,見是同袍,她剛想上前寒暄幾句,洛英就被工作人員簇擁著走向了紅毯。
不知怎的,忽然就想起了南方導演、十八線和劇組的大家……
杜若蘅不禁暗自思忖,這個圈子裡,有人在努力拍著小製作網劇,因為拉不到贊助愁到頭禿,而有人部部大製作,拿獎拿到手軟。想要紅,紅到發紫,實力和運氣缺一不可。
不過「人紅是非多」這句話也在洛英身上應了驗,愛她、捧她的人有多少,嫉妒她、拉踩她的人就有多少,而一場好戲的參與者中更多的是興致盎然的吃瓜群眾,他們永遠中立,樂於目睹天降紫微星,也不介意圍觀一顆閃耀明星的隕落。
此刻,洛英正站在紅毯中央,被不斷亮起的閃光燈攻擊著,她直面來自娛記們的責難,笑得雲淡風輕。
被問到是否帶資進組頂替了導演原本定下的女主角,是否與有婦之夫的男主角暗通款曲……
「我只知道,在我進組前,劇組裡是沒有女主角的,所以何來頂替之說?我想大家討論的只可能是競爭關係。」
「您大概想問的是,我為什麼會去他家聚餐吧?那當然是他夫人邀請的啊,我猜您可能不知道我和他夫人是大學同學。」
……
一切不懷好意的質疑,她都用毫無破綻的回答巧妙化解了。
直到有人指著她腳上的兩齒木底鞋質問道——
「這個是木屐?之前網上就不乏質疑的聲音,相信您也看到了。今天藉此機會,我也想問問洛女士,您是真心熱愛中國傳統服飾,還是隻想立人設,並以此為幌子,掩蓋崇洋媚外的事實?」
聞言,洛英不由得一怔,顯然這句被拉高站位的指責是她先前從未預想過的,她確實在網路上看到過一些風言風語,比如有人質疑她立大家閨秀的人設,再比如有考據黨不滿菡萏禮服的形制,批評其不完全符合出土文物的標準……
洛英從不立人設,也不在意此類言論,而對於重要場合服裝的選擇上,因為一直以來跟菡萏合作都比較順暢,她也相信品牌方專業人士的判斷,所以對此從未多想,也沒有提前預設應對方案。
怎麼辦?
空氣瞬間變得安靜而尷尬,洛英感覺冷風灌進肺裡,凍結在咽喉,她說不出話來,連大氣都不敢出,整個人不禁微微發抖。
下一秒,有人拿走了她緊攥在手中的麥克風,她只聽耳畔響起一宣告目張膽的嗤笑,「這位老師,我想您應該沒有了解過我國傳統服飾文化吧?不然怎麼會把木屐當成是別人家的東西?」
還沒等被懟的娛記回應,那人又開口說道,語氣中充滿不容置疑的堅定,「我今天佔用大家一分鐘的時間來做個科普,木履下有齒者為木屐,傳說早在堯舜禹以後,中華民族就發明瞭木屐,為的是在雨天泥濘的道路上便於行走,麻煩洛女士抬腳給大家展示一下。」
洛英聽得很認真,恍惚間彷彿穿越回了大學課堂,聽身邊人忽然cue到自己,又見一隻修長纖瘦的手撥開嫩鵝黃的呢絨大氅,一把握住她的腕子,她不由得抬眼去看——
是國際超模杜若蘅,比自己高了足足有半個頭,她正笑得肆意張揚,眼神卻冷若冰霜,掩藏著熊熊燃燒的殺氣。
洛英一直都知道這個人,尤其在九月米蘭時裝週上她走了菡萏的大秀之後,自己更是對其多了幾分留意。
下意識地反握住她的手,洛英優雅地、小幅度地翹起左腳,為在場的娛記們展示了木屐的底。見狀,不少人恍然大悟般地「哦」了一聲。
杜若蘅莞爾一笑,繼續炮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