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先行歸國(第2/2 頁)
白馬崗一帶仍然處在英印空軍的威脅下,所以後者認為還是原路返回比較好。
路雖然難走,但卻免去了遭到空襲的風險。
前些天在強行軍趕來的時候,士兵們沿途吃喝拉撒遺留了一路的垃圾,現在只需順著往北走即可。
不分晝夜的強行軍是在挑戰人體極限,前後有十一人因過度勞累而猝死倒在路上,當時因為著急趕路自然沒有餘暇將之掩埋。
由於喜馬拉雅山東麓的氣溫不算高,所以即使過了幾天這些遺體都尚未腐敗。
周長風蹲在了一名正兵的遺體旁,輕聲令道:“把它們抬到擔架上,帶回國去。”
兵分三等,但明軍沒有一等兵、二等兵的叫法,而是由低到高分作列兵、正兵、標兵。
謝萬誠緩緩走到了他的旁邊,提醒道:“營長,按地理位置來算,咱們現在這腳下就算是國境線了。”
聞言,周長風環視了一下四周,這秀麗的崇山峻嶺,來時匆匆無暇顧及,此刻悠然返程才注意到它的壯美。
在短暫的躊躇後,他改口道:“都帶到這來,挖個坑埋了,再立個碑吧。”
見周圍幾人有些詫異,他便指了指周圍,嘆道:“青山處處埋忠骨啊。這裡山川秀美,是個長眠的好地方,久居此地,衛戍疆界。”
大家都默默行動起來了,謝萬誠還讓人去問一圈,看看有沒有人會石匠手藝或者雕功。
官兵們找到了一塊比較敦實的花崗岩,同時也挑出了三名會相關手藝計程車兵和士官。
望著正在掘土挖坑的十幾名士兵,薛燦忽然開口道:“營長,想個碑文吧?”
周長風乾咳了兩下,回道:“別,這方面我可沒什麼文化,換個人吧。”
於是在你一言我一語地尋摸後,那名軍醫少尉被推了出來。
劉啟冬把他拽了出來,嚷道:“江寧,聽說醫護隊每年的對聯都是你寫的,就你了!”
顯然現在無從推脫,於是名為江寧的軍醫少尉便頷首答應了。
過了片刻,他沉聲吟道:
“禁衛第三混成旅一營官兵於此昭告日月山川,我煌煌之師萬里赴戎機,驅逐外敵,衛我上國疆界,堂堂正正。
古云,天朝疆界、尺度森嚴,即分毫之域、亦不得有失,千軍可折、寸土必爭。今已踐行之,以捷事祗告天地神靈,佑我中華長盛。
謹祝。
至昌三十六年七月四日。”
墓成之後便陸續葬下那十一具遺體,隨後封土堆成,而那三人則開始輪流在石頭上刻字。
因為沒有電磨機,用鑿子手工刻字的速度很慢,而且三人的本事不咋地,所以這項工作進行的很慢,直至次日早上才算告終。
五百餘官兵於石碑兩側整齊排好隊,江寧在隊伍的前方將幾支步槍交叉架立在一起,然後把自己的照相機對好焦放在了上面。
在調好了十秒倒計時,他也趕緊跑回了隊伍中。
“噌-噌-噌-咔擦!”
——-——-——-——
【抱歉哈,老朱家子孫名字第三個字是按“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排序的,我給排錯了,所以已登場的兩位要改個名。那個副參謀長朱立煊→朱立鑠;皇帝朱士楨→朱士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